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乡村振兴 > 理论前沿 > 正文

魏玉栋:“乡建热”的冷思考

当前, 几乎每个省都出台了本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几乎每个省都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牵头负责部门,几乎每个省都安排了财政项目资金开展试点建设。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下,美丽乡村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从理念层面来讲,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举起了“美丽乡村”这面大旗,让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从现实层面而言,美丽乡村创建通过具体、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农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村面貌,引发出一场新乡村建设运动。在精神层面,美丽乡村创建,让鸟儿回来了,让传统回来了,让年轻人回来了。让农民这一最大的社会群体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农村的希望。

当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冷思考,主要归结为以下四点。

少扶强、多扶弱。当前,只有个别省、个别县在整省、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还只是“试点”。试点村庄的选取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一直存在一种不正常现象,就是财政资金、社会资源过度地集中到了少数几个明星村手里,而大部分更需要这些资源的普通村庄与之无缘(“三农”工作中的“马太效应”)。在起草《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时,我特意在“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后面加了个“不同发展阶段”,意在强调普通村创建更有意义。各地若抱着“少扶强、多扶弱”的心态去选择试点村,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必能激发出更多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

少打扰、多尊重。首先少打扰生态,也就是少砍树、不挖山、慎填湖,遵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道理,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存在。接着是少打扰村庄。乡村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道理。美丽乡村建设是帮助它怎样更好地发展,因此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大手术”式的建设,否则很容易让村庄“失血过多”或“伤痕累累”。更重要的,少打扰农民。礼仪是从乡土里生长出来的,我们去帮助乡亲们发展,一定要懂得“客随主便”的道理,绝不能反客为主、越俎代庖。道理很简单,世世代代生活在村子里的村民最知道他们缺什么、需要补什么,美丽乡村创建主体是农民群众。

少媚外、多自爱。在拿媚俗当便饭的当下,如何培养村民的自豪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显得非常重要。在调研中,常听到没山的说有山的村子好,有山的说没山的村子好,也发现但凡创建比较好的村,角角落落里都能溢满那种自豪感。美丽乡村创建有模式可循、有经验可鉴、有规律可遵,通过去外地参观,可以学人家的思路、理念、方法和技巧,但绝不能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觉着南方的徽派建筑好,就在北方大片地建徽派建筑,是很值得商榷的。再譬如,如何把房屋改造得既住着方便舒适又有当地传统特色,可以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同时把当地的传统元素融进去、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

少统一、多差异。很多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过多地采用了“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百户一面”“千村一面”现象。殊不知,美丽乡村建设的真谛是做差异, 而不是做统一。 产业需要做差异, 文化需要做差异,村建更需要做差异。一个正常的村庄应有空间的完整性,不同年代的房子就应该有那个年代的痕迹,所以应避免整村刷白墙、做外立面的简单统一,如何把每幢建筑的个性做出来,才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老中青”房子一个模样的村庄不是美丽乡村。(作者为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虹]
标签: 魏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