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期的大国意识:和平、发展、自信、担当

核心提示: 新时期的大国国民意识不是“以硬对硬”而应是“软硬结合强调和平”;不是“零和博弈、阻碍人家的发展”而应是“合作发展共赢”;不是“弱国自卑”而应是“大国自信”;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而应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国民心态”。

【摘要】新时期的大国国民意识不是“以硬对硬”而应是“软硬结合强调和平”;不是“零和博弈、阻碍人家的发展”而应是“合作发展共赢”;不是“弱国自卑”而应是“大国自信”;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而应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国民心态”。

【关键词】大国国民心态 和平发展 自信 担当 【中图分类号】D06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是还面临着文化软实力提升不快,缺乏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等问题。新时期为了不断增强话语权、提升软实力,我们需要向国内外特别是向国外展现哪些大国意识,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大国国民心态,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着重培养与强调?大国国民心态不是“以硬对硬”而应是“软硬结合强调和平”;不是“零和博弈、阻碍人家的发展”而应是“合作发展共赢”;不是“弱国自卑”而应是“大国自信”;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而应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国民心态”。唯有不断培育与展现国民的这些心理素质,我们才能不断增强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和平共处

中国这只睡醒了的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正在并将继续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强大的正能量

中国一直坚持的和平共处的发展理念和行动对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访欧期间,在多个场合阐述了我国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相互关系,强调中国人民珍视和平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深刻表明:爱好和平犹如中国民族精神的遗传基因,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世代相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并多次公开宣布永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国家之一。1953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基本思想是: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各国人民都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从主张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到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到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再到提出建设中欧和平稳定之桥……中国对和平的追求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作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中国这只“睡醒了的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作为全球不容忽视的力量,正在并将继续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强大的正能量。未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也必应秉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继续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强大的正能量。

发展共赢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达到四分之一,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新动力

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发展也将促进和平。我国发展共赢的新理念为世界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共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我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支撑和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根据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教授的计算,1980—20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显著,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动机”。在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今天,缺乏经济有效需求是很多国家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各行业民众的收入,中国日渐增大的中产阶级蛋糕为各国商家提供了重要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来源。此外,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有望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释放市场活力,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新动力。而在全球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的背景下,中国官方通过实施简化企业对外投资的流程、下放审批权限等措施,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共赢。而作为这样一个大国的国民,在改革红利释放,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下,更应该充分了解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需要,认清形势,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高瞻远瞩,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推动合作发展,努力创建共赢局面。

自强自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信就是指自己相信自己能行,是对自己的优劣势有正确的认识,并对自己的实力与优势有准确的把握和积极的肯定。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特别是在问题难度加大时,表现出对自己的决定与判断的认可。自信就会自强,自信是自强的基础,自强是自信的展现。自强自信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非常重要、对国家的发展强大也非常重要,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领域,自强自信都是极其重要的。人们正是有了自信,工作生活才充满了智慧,才会不断自强,我们的心中也才能升腾起无尽的希望、国家的前途才无限光明。人们只有自强自信,才能使人生之花开得更加灿烂更加茂盛、国家才能不断繁荣发展不断壮大。只有自强自信才能让生活处处是舞台、人生越过越精彩、国家越来越富强。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高度称赞中华文明,他认为“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他提出了很多想法。如果这些想法真的实现了,那么真是人类之大幸,因为地球至少可以稳定繁荣发展上千年,这种繁荣发展稳定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球范围的。汤因比的话增强了我们自强自信的底气。

行动是自信的真正源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2016年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前我们只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首次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文化自信。一方面,我们之所以坚定道路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被中国实践证实的成功之路;我们之所以坚定理论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之所以坚定制度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和平发展进步强大的根本制度,是具有鲜明特色、明显优势与不断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文化自信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基础、更广泛与更深厚的自信,因为我们具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中国道路的成功为国际社会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镜鉴,为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中国方案。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评论说,中国对待经济改革的态度,实际上可能在某些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例。一些非洲和亚洲学者认为,中国在改革发展稳定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的做法,为相关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成功范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改革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就,也的确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责任担当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凡自信的人一般都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担当除了做好每个人自己份内的事外,同时也敢于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担当精神,2013年5月4日,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013年6月28日,他再次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2014年10月,他又强调指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2015年1月12日,他再次强调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2016年3月7日,他又进一步强调指出: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他自己的执政理念用担当精神来概括,如2014年2月7日,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新时期肩负着历史重任的领导者,怎样才能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这体现的是立足全局的执政智慧与担当精神。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认为,这种执政理念,形象地说,就是要统筹兼顾、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这种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工作方法,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精神,才能取得实效。

正是由于具有勇于担当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中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未来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旅游。换句话说,如按照每100亿美元出口可以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计算,仅就进口一项而言,中国在未来五年就将为世界各国直接创造约一亿个就业机会。此外,中国未来五年超过5000亿美元的投资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都将极大地推动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国也承担了很多大国的责任,在历次国际灾难面前,都表现出了该有的大国姿态,中国人民也必将在未来继续把敢于并善于担当的形象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承担大国责任,履行大国义务,为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国外部主任,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②习近平:《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新华网,2014年3月28日。

责编/潘丽莉 宋睿宸(见习)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肖晗题]
标签: 大国   时期   和平   意识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