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学习 > 正文

学习时报:读懂习近平的人才思想(2)

核心提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习总本人,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极为重视。什么是人才?如何看待人才?人才工作该怎么做?对此,他曾多次论述。 今天,推荐一篇梳理和归纳习总人才思想的体会性文章,供大家参考。

2.看实干。

总书记十分看重落实与实干。他提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贵在落实,崇尚实干”,“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习近平指出,“抓落实的工作实践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也是考察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在实践中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经历难事、急事、大事、复杂事、危机事时对国情、社情、民情、舆情的把握能力和应对能力,考察人才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

3.讲学习。

人才的根基是能力,能力的关键在学习。学习既是一种层次、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由于世情、国情的变化,当代人出现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新情况。

总书记指出,“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他强调,解决本领恐慌“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观察人才是否学到用到了什么知识,还要观察人才是否具有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和潜力。总书记号召“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成为新时期识人知人的重要标准。

4.善辩证。

辨证地看待人,发展地看待人,历史地看待人,是理解和把握总书记人才思想的重要方面。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全面、历史、辨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他强调 “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鼓励成功、宽容失败”。

识人知人最难的就是如何辨证地看人才。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既善用人之长又善避人之短,既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好的机会与平台,更给人才提供增强其素质与能量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团结和凝聚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让全社会人才涌流,让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

四、着力做好爱才育才用才的重点工作

人才工作涉及的事务很多,但主要落脚点是发现、培养、使用好人才。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就是要落实到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落实到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可以成才的社会风尚,特别是要落实到完善好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上来。

只要抓住抓好涉及人才工作的重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可持续地充分发挥人才对各项事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1.营造良好氛围。

政治生态影响从政环境,社会生态影响生活环境。这两个环境都会影响育才、成才、用才,相互关联,彼此互动。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他指出,“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既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也要为人才提供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还要为人才提供宽容探索、宽容试错的政治环境,真正营造出全社会爱才、惜才、尊才、护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切实养成识才的眼光、爱才的品质、敬才的风范、育才的本领、用才的胆识。唯有如此才能为千千万万的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沃土,让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动。

2.树立人力资源意识。

人力资源的核心思想,是将所有人纳入资源范畴,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效益最大化设置,目标是人尽其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

“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学习贯彻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资源的意识,把一切管理的着眼点定位在服务于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上,把管理的落脚点定位在让人力资源释放最大能量上,从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恢弘大业中。

3. 改进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推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为我国实现十三五各项任务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保障。

总书记指出,“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他指出,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探索建立人才“绿卡”,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要从提高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谋划人才工作,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实效的人才新体制机制,为人才脱颖而出释放出制度机制最大的牵引性动能。

4.重视培养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其实其他人才也是这样。“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需求,不仅要有数量,更要重质量。解决总书记提出的“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就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总书记指出,要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要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大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要学习总书记在正定等地创造的“人才培育计划”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培训,增强目标性和实效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培训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5.善于不拘一格。

总书记指出,“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对年轻干部中确有真才实学、成熟教早的,也要敢于大胆破格使用”。

如在科技领域,总书记希望院士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甘为人梯,言传身教,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

我们党在不同的时期会提到用人要不拘一格。这往往是需要思想更加解放,党的事业需要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时候。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讲到,“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同时要创新机制,以各种形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浙江工作、为浙江服务;还要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浙江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和乐园”。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把重点落实到从理念上、制度上、行动上都做到“不拘一格”上,落实到学习总书记在浙江等地创造的用人经验上,从而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加充分的精神和物质条件。

6.造就领军人才。

我国人才资源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领军人才十分匮乏,是我国人才资源的短板。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重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领军人才,才能够使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使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效能。

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充分认识培养领军人才的重要性,多在让领军人才发挥真正的“领军”上花精力,就一定可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造就大批各行各业需要的卓越领军人才。

7.创造留心暖心的获得感。

我们今天面临的人才竞争不是单位之间、地区之间而是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竞争,要从国家战略上谋划人才工作、人才保障。

总书记指出,对人才要“增强大家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强调让人才有获得感,就是要完善激励措施,提供人才成长空间,搭建事业平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人才工作的保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把这些暖心的讲话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才政策上,这样才能激励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聪明才智、奋力创新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让我们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总书记的人才思想,为造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不懈努力。

(作者王丕君系中央统战部信息中心主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人才工作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