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独家报告】关于社会风气变革内在逻辑的调查(2)

——党风、民风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核心提示: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就是要实现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风气变革,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民风社风,推动全党全社会优良风气的养成。

改善民风,公众期待领导干部更好发挥示范作用,期待高效、开放、充满活力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带动社会道德风尚提升

哪些因素影响了党风的改善对民风改善的促进作用?从受访者赞同度的平均得分上看,“领导干部的示范不够”(4.12分,介于“比较赞同”和“完全赞同”之间)在众多选项中排在了第一位;其后依次是“政府办事效率不高”(4.09分,介于“比较赞同”和“完全赞同”之间)、“干群之间沟通较少”(4.05分,介于“比较赞同”和“完全赞同”之间)、“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4.04分,介于“比较赞同”和“完全赞同”之间)、“基层干部作风改善较小”(3.93分,介于“一般”和“比较赞同”之间)。由此可见,公众对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怀着更高的期待。同时,高效、开放、充满活力的服务型政府,将更好带动社会道德风尚提升。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党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八项规定使党员干部的作风好转了,对民风来说,起到的是引领示范作用。一方面,领导干部中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少了,民风中崇尚节俭行为多了;领导干部请客送礼的少了,民风中人文关怀的多了。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的少了,民风中百姓的怨言少了,新的期待多了;领导干部轻车从简、占道少了,百姓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多了……总之,执政党的作风是定向标,决定社会风气。然而社会风气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的高期待,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众希望党风能更正一些,干部能更起表率作用。有专家表示,从中央到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态度与决心,是决定民风问题根本改变的关键,这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特色与优势。

改善民风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套用改善官风的思维和手段,在发挥党风政风引领作用、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的同时,必须回到群众中去,激发广大社会公众更大积极性

改善官风和改善民风,做法有哪些区别和不同?我们结合专家学者此前在网络上围绕此问题提出的一些观点,将其分别设置为独立的选项,进而询问受访者对各选项的认同程度。调查发现,81.3%的受访者认同“改善民风,不能简单套用改善官风的思维和手段”。更进一步来看,74.4%的受访者认同“改善官风强调纪律,改善民风强调自觉、宽容和成熟的社会心态”;72.9%的受访者认同“改善官风强调全局、纪律、整齐划一,改善民风要突出个性、特色、多姿多彩”;71.4%的受访者认同“改善官风主要靠干部队伍,改善民风更多要依靠社区乡贤的参与和带动”;另有69.9%的受访者认同“改善官风更多依靠自上而下,改善民风更多要自下而上”。

北京大学李成言教授对此表示,八项规定的经验与做法,为治理民风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治理党风与治理民风,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只有认清这种区别,才能拿出有效的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与规矩。民风的形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几千年的社会传统习惯,被社会民众传承下来,其中的糟粕就为不良的民风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民风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民风。

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认为,要解决民风问题,首先是要认清社会民风问题的特点与现状。民风具有社会性、广泛性、民族风俗性、地域性、政治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告诉我们,它与党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公众的选择,也为引导民风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加强党风民风之间的密切联系、良性互动,以党风建设成果推动社会道德风尚整体提升,需要抓住党员干部个人、家庭、群体三条主线

党风带民风需要好家风,党风促民风需要吹暖风。当问及“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民风的改善,可以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66.5%的受访者认为要在“抓党风建设的同时,全面激发干部的干事热情”;64.1%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领导干部与社区群众之间的融合与互动”;61.5%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对负面事件处理的通报”;55.2%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对正面典型的宣传与推广”;42.3%的受访者认为要“将领导干部优良家风更加公开地展现给社会公众”。可以看出,公众仍希望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有更多突破。

而与公众调查不同,在采访干部过程中,怎么能更好地改善民风,干部提及最多的是“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一重要讲话旨在以领导干部良好的家风带动向善向上的党风民风,而这也在党员干部中激起强烈共鸣。有干部指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风和民风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就是家风。因此,重视家风是对党风建设的方式创新,正合乎“党风带家风、家风促党风”。改善党风民风,应从“家”抓起,从“家风”改起。比如,有的地方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用良好的党风教育和影响家风,使家风成为改变民风党风的利器。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和社会各界感受、意见,我们认为,加强党风民风之间的密切联系、良性互动,以党风建设成果推动社会道德风尚整体提升,需要抓住党员干部个人、家庭、群体三条主线:

个人层面,突出标杆性人物的高尚品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征程中,优秀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应当树立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标杆性人物,并加强宣传推广,以这些标杆性人物的信念、品格、风采感染和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升。

家庭层面,突出表率性家庭的良好家风。党员干部本身也是群众的一员,党员干部的家庭本身也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员干部通过向邻里、社区和全社会更多展现良好家风,能够起到表率性家庭的“样板间”作用,在形式多样的社区互动中带动社会道德风尚提升。

群体层面,突出服务型政府的优秀作风。广大党员干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队伍工作作风的改善,能够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并在更加和谐、高效的政社互动中带动社会道德风尚提升。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党风   民风   社会风气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