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2)

核心提示: 自2003年中国电影启动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产值以超过30%的复合增长速度持续增长,2015年则呈现出了加速度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文化体系仍存在不少短板。中国电影发展如何一方面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有效保障观众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具有更多的人文内涵、审美内涵,具有经典性品格,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何打破中国电影的怪圈和悖论

2003年以来,中国电影的产值以30%速度在增长,但是回顾梳理的时候,不难发现能在电影史上留存下来的,能够经得起人民、历史、艺术、美学检验的经典电影作品确实偏少。中国电影的类型单一,同质化以及跟风现象依然严重,反映现实、思考现实、追问现实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甚至成为了“不可见的电影”。中国电影发展如何一方面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有效保障观众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具有更多的人文内涵、审美内涵,具有经典性品格,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电影要在内容品质上获得提升,真正成为电影生产大国乃至强国,还有很多的“短板”,而要补齐短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创作层面而言,一方面需要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例如我们不能简单地重复、停留在中国电影观众所熟悉的那几个传统类型,而应该在科幻、灾难及其他类型上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另一方面,需要有效提升电影类型的精细化程度,也就是所谓“深加工”,实现每一个电影创作、电影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电影类型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形成与观众的“契约”关系,而电影美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准确把握与观众的关系问题。当下中国电影仿佛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和悖论之中:观众埋怨没有好电影,创作者埋怨没有好观众。当下中国电影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看电影偏于社交娱乐而不是艺术审美,在最大程度上导致、助长了中国电影整体上的娱乐化倾向。不仅看中国电影是如此,看好莱坞电影也是如此。例如,笔者一直比较推崇和看好《头脑特工队》——一部一个父亲看到女儿成长的烦恼有感而发创作的电影,一部有情怀、有境界、有温度的电影。在美国各种十部最佳电影的评选中,《头脑特工队》都榜上有名,但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却非常低,显示出了中国观众的不屑一顾乃至冷漠。可以说,不改善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素质,不通过电影文化体系建设培养能够观赏不同类型电影的观众群体尤其是高端观众群体,期望中国电影质量、品质提升真的只能是镜花水月、缘木求鱼。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悖论   怪圈   中国电影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