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议题四:网络身份识别(eID)推广的可能挑战

传统思维和市场思维的统一是推广eID所面临的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 铁:我们研究智慧城市主要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是政府层面。我们现在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改变政治关系,特别是强调大数据应用。财政支持下的智慧城市,比如大数据建设,政府的数据库怎样对公众开放,开放的效率有多高,各方面的投入能不能支持这种开放?这些都需要考虑。其二是市场层面。实际上市场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举一个例子,腾讯微信用户目前有5.5亿左右,新浪微博用户1.76亿左右,对于IT企业而言,其用户量越大,估值就会越高,通过它们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效率会高得多。

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协调好两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目前是政府抓得过多,市场却远远不够。二是正确处理公共权利和个人隐私权的关系,智慧城市建设是为方便公众的生活、工作、学习,但是对于个人隐私有无可能遭到侵犯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我们对eID身份认证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传统思维和市场思维的统一。智慧城市发展肯定需要以保护公民的隐私为前提,此外,各类数据也需要保护,但是是由国家来提供保护,还是个人自我保护?eID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是强制推广应用?这些都是下一步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互联网安全的法律体系建构需要考量哪些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李欲晓: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传统的信息安全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质区别是对社会结构性的改变,包括规则体系架构性的设计。网络带来信息的碎片化,解放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当中的速度,这种解放需要建立新的规则,需要建立新的架构。我们在碎片状态下,需要将所有信息重新连接起来,而这个连接的规则是什么,连接的手段是什么,连接之后的架构应该是什么,都是当前立法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对这种碎片化能力的应用,和碎片化状态面临的成果和结构化,一定要有理论、有规则,同时要有实践,就是有技术的支撑。

目前在进行全球网络治理架构的设计,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并争取主导权。去年,美国宣布放弃互联网的管理权,但是对于新的全球网络架构治理,其核心的问题在于网络空间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避免无关信息的过度搜集或滥用,使信息使用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eID应该是改变目前互联网的架构设计,使得基础的网络建设和基础的信息服务落地。同时,还应多方发掘有助于构建网络安全和网络治理体系的技术工具。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议题   身份   推广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