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偏失与重建

【摘要】“消费社会”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提出的一种生活形态概念。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物理性特征和实用价值。它使人们失去对自我价值的定位和生命的意义确认,导致生活意义享乐化、价值中心权力化、生命本质游戏化。重建消费社会个体价值,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建立人本消费的价值观,倡导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

【关键词】消费社会 个体价值 偏失 重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消费社会”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提出的一种生活形态概念,它是由生产相对过剩而产生的,其必须以鼓励消费来维持、拉动和刺激社会生产,可以说消费成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动力。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物理性特征和实用价值。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9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就已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将其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而且奢侈品牌已经将中国市场作为其新的开发目标,许多奢侈品牌纷纷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设置销售代理机构或办事处,且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升,其已经开始开拓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的形成使得社会由生产主导转为以消费主导,这也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引发了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变迁。

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被物包围。随着物质的富裕,人类社会创造出愈来愈多的商品,而这些商品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满足人们的生存、生活需求,其还被人类赋予了攀比、炫富、人情礼物等功能,因而现在的消费品愈加包装精美、智能化程度也愈高,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包装的浪费,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在现代的消费现象中,人已经不是在自主地选择自己生活的必须品,而是由消费潮流去诱导消费个体去进行消费,在很多的消费活动中,商品反而成为主宰,而人类却沉溺于物质财富带来的丰盛商品之中。人类已经被物所包围。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也对消费社会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几乎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广告的存在,商品在广告中不仅仅是传递商品信息,更加传递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广告在媒体的泛滥使得人们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并难以抉择。在广告艺术之中,广告设计者赋予了商品一种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这使得商品呈现某种“所指”功能,这使之不单单是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物品,而是具有满足人们某种精神需求的功能,例如一些商品的广告画面中往往描画出一种奢侈的场景、成功生活的画面,而这就赋予了商品财富、地位以及社会地位等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因此当消费者选择某种消费品时,其潜意识中往往渴望获得这件商品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这背后也反映了消费者以物来标榜自身价值的观念,以商品价值来表现自身的价值,传达出“我是谁,全然取决于我购买了什么商品”的意义。在这种消费心理之下,消费社会对人的价值和幸福的标准作出了重新定义,那便是社会个体对商品的占有多少。无疑,这种定义十分虚假和荒谬。不仅仅是一些奢侈品等被赋予实用以外的这种价值,随着广告的泛滥,一些洗衣粉、肥皂、饮品等日常生活商品也被赋予了浪漫、青春、高贵、成功等美好的意义,而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却被忽视和排挤。而实际上,这些商品所背负的美好价值意义只不过是一种幻像,而且当一种新的商品出现,其幻象会立即被淘汰和打破。但整个消费社会的趋势却表现出商品控制人的消费选择和生活方式的特性。

世界被把握为图像。消费社会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其前所未有的充斥着大量的影像和记号。电视、电影、电脑网络媒体以及近年来发展的3D电影等,使得视觉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主流,而传统的印刷正逐渐被取代。人们的真实生活与交际正在因为这些技术媒体的存在而被挤压和封闭。例如信息的获得,人们不再通过人与人的交流、看报纸等方式来获得,而更多的是在家中通过电视、电脑甚至手机来获得,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电视电脑等媒体的综合性,其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这是报纸、书本等不能比拟的,因而人们的眼前充斥着大量的图像信息。而消费社会的商品销售,人们更多地沉浸在商场所营造的梦幻环境中,富丽堂皇的装修、精美的橱窗展示、巨幅的电子屏幕不断播放各种色彩的广告图像等,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时时刻刻被商家所营造的画面冲击眼球。即便是在印刷品中,报纸的头版或是广告页面也常常充斥着占据整个版面的图片,而书籍的封面设计、内页也都被大幅的图片所占据,而文字却成为装饰品。

在消费中,美饰、美容的标准是明星所展示和穿戴,而非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呈现。在图像世界的充斥中,身体的装饰、观赏和审美一直是视觉消费文化的重点,尤其是女性的身体包装与消费带来巨大的消费价值。其图像往往极具感召力和诱惑力,具有满足人们虚假幻想的功能。文学、艺术等审美的视觉化、平面化,这将消费者的心理体验与思想等统统转化为消费个体对视觉形象的感官享受。图像解构了世界、消解着人类的思考与意义,人的消费与生活被视觉图像化。

人的意义世界被消解。在人类产生以来,先贤先哲们都在不断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因而人们总是在世界中对自我意义进行追逐,在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中关照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最终实现自由的境界。但在消费社会,人们的价值意义被消费所取代,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的最终意义便是消费,有能力消费和消费的高水平成为一种幸福的标准和标志。消费文化中将幸福的概念偷换成物质的富足、舒适的生活等能够加以实际测量的标尺。在这种消费社会中,个体的幸福似乎只关乎日常生活的舒适与消费的能力,而无关个人内心的真实情感需要,而人类的情感也更为复杂,成为物欲、快感与肉欲的混合物,而情感也成为一种可交换、交易、代替之物,并具有虚妄性。在媒体营造的消费文化之中,人们的价值观被扭曲,似乎只有不断的消费、追求新奇与奢侈,这才能证明自己存在于社会的独特意义,而消费个体也将幸福与自由的体验寄托于商品消费之中,这也使得消费个体沉溺于物质的追求与享受之中,而消除了批判的向度与能力。而且在消费社会中,一切都充满了交易性和商品性,一些原本慰藉人们精神与心灵的情感、荣誉与尊重等也被商品化,这使得社会丧失了对信念、理想的坚持与执着,这也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失落、文化缺失,人的意义与价值也被消解。

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偏失

生活意义享乐化。生活意义享乐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只注重肉体和物质的享受,并且运用一切手段去实现这种享受。现代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之后,很大程度上人们也开始以享乐为生活的基本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存在于富人的奢靡生活之中,社会底层的穷人也失去对生活本真的把握而越位生活。

在消费社会之中,人类的消费并非因为自己需要而消费,而是因为别人拥有,人类的消费选择也并非自己的理想考虑,而是众多的媒介广告的价值诉诸。可以说在消费社会,人的生活需求被扭曲,这也造成人的异化。人在这种享乐生活中失去了自由选择的能力,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人们往往看到了消费的增长能够带动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这实际上只是短暂的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因而消费带来的社会繁荣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而且人们沉溺于这种虚假繁荣中沾沾自喜之时,也便助长了社会玩物丧志的风气,其结果便是葬送了人类文明。人类生活的享乐化使得社会个体价值偏失,阻碍了人们对自身真正进步的追寻,而迷失于虚假的迷雾之中。

价值中心权力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征服性,除了对自然的征服,还存在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征服。在人类早期发展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但当人类社会财富出现富余时,人类便出现了阶级,分化出了不平等,出现贫富差距,而拥有物质财富的人往往能够征服贫困群体,因而其具有了奴役贫困群体的权力,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与权力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目标,尤其是人类进入发达的消费社会后,人们对财富与权力的崇拜愈加严重,而对人的自由价值的追求反而被忽略,呈现出价值中心的权利化。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权力在人类对于财富积累和享受的过程中被无限扩大。而权利又成为人们继续积累和享乐的工具,这也就出现了权力至上的价值观,权力成为消费社会个体追逐的中心。而在权力面前,人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毫无立足之地,真理与社会公共意识更是显得苍白无力,继而这些真正具有生命和进步意义的价值被看作是权力的附属品,人类的精神财富在权力面前不足挂齿,这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的对于权利的崇拜,而这其中尤为被膜拜的便是政治权力,其被视为其他一切权力的根源。而权力至上使得人们对正义、公平、知识与真理的信任消失,消费社会个体的价值必然迷失其中。

生命本质游戏化。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以后,“游戏”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词,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类生活的“游戏”并非近现代才出现,早在古希腊时期,“游戏说”便已存在,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游戏。而至今并没有对游戏说进行定论,但早期的游戏说旨在表明人类艺术的产生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但在消费社会一切已经有所不同,社会生存的压力使得社会不存在无目的性的游戏,人类所有的游戏活动都具有了目的性,这种内在意义的缺失,带来了人类生命意义的缺失和精神的无所皈依,消费社会的个体在游戏中也许在形式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度,但缺失内容意义与精神自由,这种状态的形成是在压力之下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潜意识的回避。人类在游戏中的意义的集体性失语,表现出消费社会给人类个体带来的精神乏味与漂浮,实质上个体在过于追求物质消费的生命游戏中已经迷失。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个体   价值   消费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