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濮阳市启动四大基础工程

原标题:抓基层 打基础

           濮阳市启动四大基础工程

濮阳市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抓基层、打基础”的着力点,启动四大基础工程,树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不断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启动“千所”有吸引力阵地建设工程。一是在交通便利,人口较多的大村、中心村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村民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对接群众的真正需要,把村“两委”办公、便民服务、文化大院、村史馆等整合在一起建设。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把群众关心的村务财务监督、方便群众生活的水电网费收缴、农村金融、卫生健康等社会化服务,农村“三留守”等弱势群体关爱服务都纳入“村民中心”的服务中,使“村民中心”成为满足群众参政议事需要的政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服务中心,丰富群众文化娱乐需要的活动中心,增加认同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目前,全市已建设成综合性“村民中心”580个。二是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清零”行动,今年市财政投资3740万元新建37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按照每个活动场所建设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建设,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清零”任务。三是其余一般村庄改善村室软硬件环境,增加服务内容,按照“五个一”标准(一个办事场所、一套标牌及党旗,一名村干部值班、一套代办制度、一本工作台账),实现了便民服务代办点全覆盖。

二、启动“千名”领头雁培养工程。一是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储备、选拔、培训、激励、管理机制,按照“双强两有”(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有吃亏奉献精神、有组织协调能力)标准,命名表彰了200名“李连成式”党支部书记。二是投入700多万元举办学制两年的农村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6期,培养了2100名“永久牌”大学生村干部。三是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数据库和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把后备干部日常表现、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纳入考核内容,定期了解,全面掌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储备农村后备干部5400余名。四是探索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导师制,每名“李连成式”党支部书记与10名经验不足或遇到发展瓶颈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建立支持性、指导性关系,传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方式、办法。五是以“连成效应”为依托,投资5000万元,在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建设综合性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基地,探索村党支部书记成长和培养规律,面向市内处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开展系统培训。

三、启动“千名”青年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党员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创建党员创业园区,帮助他们整合城乡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信贷支持和信息服务等措施,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全市建成了480个技术含量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党员创业示范园,流转土地110余万亩,共涉及资金32亿元,参与党员5400余名,带动群众97600余名在家门口就业,涌现出了汇源濮阳羊业有限公司田志新、濮阳市龙都瑞祥党员创业示范园李培恩、南乐县新希望循环生态示范园朱永超等大一批创业带富的先进人物。

四、启动“万名”农村党员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工程。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档案遗失、存放不规范、归属不明确、内容不齐全等问题,全市统一标准、建章立制、严格管理,积极探索提升农村党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按照“一人一盒一编码”的原则,对现有的农村党员干部档案制定了统一标准,印制了党员档案整理模板,编制标签、索引,完善了查询、接交制度,对档案收集整理进行了规范要求。二是为每个乡镇统一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档案室、配备党员档案资料柜,充实了专职档案管理员,重新审核了每名党员的身份,清除身份不明的“问题党员”,理清了村级党组织党员底数,确保了村党支部换届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杜绝了因党员身份问题参加支部换届而引发的上访问题。三是实行了“组织部门—基层党委—基层支部”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组织部门指导督促,基层党委整理汇总,基层支部信息收集。层层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缩减档案归档时间,全面提高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全市89个乡(镇、办)全部建立了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室,制定完善农村干部档案12500余册,党员档案98000余册,初步实现了农村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

[责任编辑:李一丹(实习)]
标签: 濮阳市   基础工程   创业园   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