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濮阳英才”集聚计划

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兴濮”战略,集聚与我市有“亲情、乡情、友情”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参与濮阳建设,推动我市新一轮赶超发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濮阳英才”集聚计划。

一、集聚目的

紧紧围绕我市转型升级、赶超发展的需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健全服务体系,加快集聚一批各行业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濮阳新一轮赶超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集聚对象

濮阳市辖区外的濮阳籍、曾在濮阳工作或生活、父母或配偶在濮阳工作或居住、从濮阳高考出去等下列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人才;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职称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如,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

三、集聚方式

1、广泛动员。市委组织部印发通知,动员各县(区)、市直各单位、中央和省驻濮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发动各方面力量,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线索,征集“濮阳英才”信息。

2、发布公告。在濮阳市各大网站、媒体刊发“濮阳英才”集聚计划公告、“致濮阳英才父母的一封信”等,动员各类英才及英才家庭成员主动报名。并适时在国家、省级等主流媒体,发布“致濮阳英才的倡议书”,向广大濮阳英才发出邀请函,鼓励各类英才了解、宣传、支持濮阳建设。

3、建立英才库。 对各县(区)、市直各单位、中央和省驻濮单位征集到的“濮阳英才”信息及网络征集到的信息进行审核筛选,依托濮阳英才网络信息平台,建立“濮阳英才”信息库。

四、集聚措施

1、加强双向对接。根据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及重大项目的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从“濮阳英才”信息库中选择洽谈对象,鼓励“濮阳英才”积极主动与我市联系,开展双向对接交流,洽谈合作具体事项。

2、拓宽合作渠道。推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政策,采取政府邀请、单位聘用、项目合作、论坛研讨、智力支持和柔性挂职等方式,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吸纳人才智力资源。对有资金、有项目的人才,吸引其来濮创业发展,按照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的双重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对有技术、有专利的人才,结合我市产业项目需求,提供实验或生产条件,促进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我市产业项目科技含量等。

3、搭建交流平台。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定期向高层次人才分类发送濮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重点项目进展中的困惑难题等,互动交流、寻求指导;定期组织“濮阳英才服务团”来濮调研,借力高层次人才的资源和智慧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激发高层次人才“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4、开展系列活动。借助龙文化活动、张氏宗亲联谊等各类活动载体,组织开展“濮阳英才家乡行”活动、濮阳籍企业家投资洽谈会、濮阳发展研讨会等,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回乡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工作,争取濮阳籍企业家回乡创办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或入股本地企业等,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集聚。

5、优化创业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在濮阳英才库中挑选研究方向、主攻专业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实行柔性挂职。同时,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定期与“濮阳英才”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濮阳英才”在濮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亲属就医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对取得突出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荣誉激励,并适时授予“政府特聘顾问”等称号。

[责任编辑:李一丹(实习)]
标签: 濮阳   英才   网络信息   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