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冲击心态各异
央企降薪微澜泛起。社会舆论中为之叫好居多,而央企内部则态度各异。
一位自称是某电网员工的人发表“心声”称,降薪是不必要也是不合理的。这位员工说,电力行业的人很辛苦,“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作业场所都在室外,出了事情都要在室外上班,而且那些巡线人还有很大的责任。特别是在七八月份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他们戴着安全帽、身着工作服在烈日下作业。他们节假日还经常加班,因为天气突变时设备容易出问题,过热或者过冷都需要到现场抢修。这种工作环境你们说说需要多少工资?”
也有人说,“经济学上有一个‘工资的刚性’概念,盲目降薪会导致人才流失,这对企业的人才来说是个逆淘汰,会导致企业里面的技术骨干都走了,剩下的大都是不那么优秀的。”
与此不同,神华集团官方微信号“神华之声”以“小神龙”的名义说,“神华是一家企业,员工的工资本来就是和企业效益相关的。受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价大幅下降及电价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神华利润下降,小神龙降工资符合企业运作规律。”
“小神龙”还说,神华是我们的家,我们全体员工都在努力工作与企业共渡难关,我们从内心里觉得能为神华分担压力是幸福的,对于未来我们也是信心满满的!
神华集团的一名基层煤矿工人也表示:我知道因为煤炭市场不好,很多矿工兄弟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我现在每个月还能按时发工资,基本没降,这是因为公司领导为了保证基层员工的生活稳定,尽可能地保证一线员工不降薪或少降薪。而且我听说为了保住一线员工的收入,管理人员还多承担了一部分,我真心觉得在神华工作心里特暖和!
降薪不是目的共命运方能多赢
对于企业内人员对于降薪不同的反应,李锦分析说,央企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比较繁荣,央企人的日子也不错,这似乎给人一种感觉,薪酬是只升不降的,而且似乎跟业绩也无大关联,这当然是不正常的。“现在,薪酬要降了,一些人不适应,有个情绪宣泄的过程,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他们必须尽快调整过来,接受薪酬能升能降的新常态”。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兴衰周期,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存在顺逆周期,我们不能将企业的管理者、员工与企业状况隔离开来,否则,就是对投资者的不公平。“这一点对央企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它的股东是我们每一个人。央企人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多赢。这个思路在国资委、在央企都是已经明了的。这不是少数企业渡难关的权宜之计,而是必然规律”。
他说,这些亏损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短期内可能不会实现好转,因此必须寻求转型。
李锦还强调,需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确保社会稳定。“在企业中,大家的责任轻重是不同的,因此,对于管理层和员工要有所区别。对基层员工的实际生活困难要给予充分考虑,加以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则表示,企业的活力来源企业中的人,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就需要约束与激励机制都到位。“无功受禄、小功大禄,都是不合适的”。
他说,降薪不是目的,关键是形成能升能降的市场调节机制,该升则升、该降则降,这才是重要的。“中央企业身在不同领域,其薪酬要参照企业所在地的收入水平、全行业的收入水平、本企业的历史收入水平,同时考虑投资人的感受和消费者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央企人挣得清清白白,让老百姓心里明明白白”。
刘俊海指出,当前,我国法律仅为上市公司设定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义务。“对公众来说,除国有上市公司外,绝大多数国企的财务与经营状况都是不公开的。而实现国企公开透明,有助于激励企业管理人员慎独自律,约束其失信行为,维护国企为全民所有的性质。这也有益于探索国企高管与职工合理的薪酬分配体制”。
(参与调查人数2020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孙震/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