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略论绿色贸易壁垒中蕴含的发展契机

【摘要】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伴随而来的是绿色观念的席卷全球,绿色贸易也应运而生。但由于各国间复杂的绿色贸易制度在衡量同一产品时的标准不同,导致了国际贸易受到了一定限制,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在我国环境问题极其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绿色贸易壁垒的正向作用,把握其中的有利契机,推动我国经济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环境问题 绿色贸易壁垒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关联分析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其中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等,被称之为原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所不能干预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法上研究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即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成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即人类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物质或能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系统失调,影响了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即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超出环境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增殖能力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导致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

从环境问题的物理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到,环境问题是发生在生产建设和其他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原材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因为生产能力所限,所以不可能对原材料进行百分之百的利用。而根据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这一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只有一部分自然资源被利用了,变成了产品,另外一部分则以废物的形式被排放出来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也在不断增长,人类对大自然的需求和利用能力都在不断提高,利用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自我增殖能力,致使生态严重破坏,而没有被利用起来的那一部分原材料变成废物排放到环境当中,生产速度越快,排放的就越多,也远远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严重的环境污染就产生了。

因此,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并没有对人类的发展造成威胁,也没有得到重视。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能力极大的提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人类文明和社会福利都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对生态的肆意破坏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出现了诸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环境危机、经济危机。

国际贸易与全球环境问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整个地球就是一个统一的生物圏,在这个生物圏里,各种物质和能量按照自然规律在循环和流动,人类也是这个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圏里最基本的生态规律就是“物物相关”,人类的活动对这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影响很大,所以当人类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后,整个地球的环境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发生了不利的变化。所以尽管国际社会是由众多独立的国家构成,但是环境变化的规律并不以国家意志为转移,影响这个生态系统的环境问题也是没有边界的,环境问题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贸易已经跨越了一国的国界,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交换、跨越国界的投资,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的环境问题。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与破坏开始大面积的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也被大量掠夺。而且国际贸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快捷的交通运输,运输不仅消耗着大量的能源,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可以说国际贸易加剧了全球环境问题的进展。

因此,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联系,是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讨论的比较热烈的话题,也是世贸组织目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贸易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哪一方面得到发展都必然会对另一方面产生危害,环境控制越严,就越会妨碍自由贸易,反之,自由贸易越发达,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就会越严重。

从绿色贸易到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的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类对环境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贸易方式给全球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对环境问题成因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并非所有的贸易和发展都会造成环境问题,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对环境有利,环境保护与贸易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该议程明确指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如何协调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绿色观念深入人心,绿色贸易理念应运而生。

绿色贸易是“注重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跨国交换的新型贸易形式。”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也为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根本依据。绿色贸易就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在贸易活动中,注重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产品的生产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以使对环境的影响最低,使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为了实现绿色贸易,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以及生态标志等,绿色贸易制度主要包括绿色包装、环境标志、生态附加税、绿色标准、环境许可证、绿色补贴、市场准入、绿色卫生检疫等等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国际环保条约中出现了贸易条款,WTO/GATT也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多边贸易体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GATT所规定的“环保例外权”,这些都推动了各国绿色贸易的制度化。各国在制定本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本国的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不违反国际条约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安全的保护尺度,希望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的协调发展。但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处于不同的水平线上,即使都是发达国家,差异性也比较大,而且由于国情和文化历史传统、民主意识的不同,不同国家在制定与绿色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时,所采用的标准不同,使得各国的绿色贸易政策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明显。而正是由于各国间这些复杂的绿色贸易制度在衡量同一产品时的标准不同,导致了国际贸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说在发展中国家完全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却不能符合发达国家比较严苛的环境标准,致使这些产品无法出口到发达国家,这便形成了国际贸易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积极作用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环保水平比较低,绿色标准制度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所以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影响比较大,许多商品在出口到发达国家时遭遇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因如此,绿色贸易壁垒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批判,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的贸易障碍”。诚然,绿色贸易壁垒构成了实质上的国际贸易障碍,并在短期内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我们不能只片面看到绿色贸易对贸易限制的一面,而忽略了其最终的保护环境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当前全球环境危机的的情况下,在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绿色贸易壁垒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它积极的一面。

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72年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四个观点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事实确实如此,由于贫穷,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快速发展,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像我国这样人口基数非常大的国家,面临的经济发展压力更大,我们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物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口产品是以初级产品和农产品为主,但是由于我们的环保意识淡漠,环境立法不完善,过于追求出口的快速增长,忽略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致使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过量开发利用,一部分珍贵生物资源甚至灭绝或者濒危灭绝。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于中国环境标准比较低,大量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中国,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虽然这时的工业品出口比重开始上升,经济依然快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的代价是中国把自己极其有限的资源和全世界进行分享,大量的资源与能源被用来支持他国经济发展,支持他国民众高消费高享受,中国的资源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我国现阶段和发达国家最初发展时所处的阶段不一样,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已经缺乏“先发展,后治理”的环境容量,持续经济增长的资源缺口非常大,短暂的工业化所带来的利益根本不足以弥补生态的损失。例如我国的石油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经非常大,严重的受到国际市场油价的影响,这种环境状态,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是由一系列环境标准组成的,它代表着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先进经验,这些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的,对于全球的环境保护人类安全也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些环境标准对于标准的设定国来说,也是可以实现的。我国的环境标准相对比较低,执行也不到位,致使国内许多企业无视环境保护和公众的生命安全,频发群体性的环境破坏和人身安全案件,在对外出口时也频频被拒,暴露出巨大的“中国制造”的危机。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内,中国要想实现这些标准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会暂时的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出口,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此为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的环境标准,革新落后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那么对于中国环境资源的保护来说则是非常有利的,有利于实现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污染转嫁。20世纪后半叶,现代工业迅猛发展,人口急剧膨胀,人类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净化能力,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环境危机,民众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环境立法也日益完善,致使发达国家的高污染企业在本国已经没有立足之地,这些企事业开始把目标转移到环境标准相对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污染也随之转移而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污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投资转移,二是通过贸易转移。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不高,又热衷于发展经济,才致使发达国家的这一类高污染企业纷纷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虽然高污染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也得到了大量外资的青睐,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很多在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或者即将被淘汰的对环境有害的技术、工艺、设备,这些也是我国环境持续快速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发达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处置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相对较为严格,废物的处理费用昂贵,向环境标准较低、危险废物处置费用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废物,已经同转移污染工业一起在事实上成为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的主要手段。虽然有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约束,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危险废物的转移,但是由于中国的环境标准依然比较低,环保意识比较差,依然有大量的废弃物以贸易的形式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我国。中国进口废弃物不但数量巨大,而且增速惊人,主要是广东沿海的一些乡镇企业,进口了像旧汽车蓄电池、有色金属废渣等有毒废弃物作为原材料进行再生产,这些有毒废弃物的再生产过程对当地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因此,沿海地区是危险废物的主要进口地和使用地,也是污染的重灾区。这些情况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中国也可以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比较高的环境标准,将这些污染拒之国门之外。

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绿色贸易对企业的生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小程度的污染环境,而且要求产品也是绿色环保产品,对于产品的包装和运输,同样要求是绿色无污染。我国企业一直环保意识比较弱,忽略对环境的关注和合理利用。受到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我国企业的出口受到了打击,一些产品的出口锐减。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出口企业势必会积极的进行技术革新和绿色生产。而技术革新和绿色生产会降低我国出口工业品的能源消耗,合理配置、利用环境资源,使出口产品的结构由资源、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随着绿色浪潮的到来,世界环保产业市场在不断快速增长,同时,绿色产品市场也在迅速崛起,绿色消费观念在很多国家深入人心,绿色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抓住了这一契机,从传统产业转向了绿色产品行业,注重绿色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我国的环保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的绿色冰箱、微波炉的生产厂家已经超过了30家,其他的诸如食品、装饰材料、洗涤用品行业的绿色产品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市场呈蓬勃发展之势。但是我国的绿色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典型特点是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居多,规模小、技术薄、生产率低下等等,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绿色产品国际贸易额还不足世界总额的百分之零点一,这说明了我国绿色产品的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绿色生产理念,提高我国企业的绿色生产技术,以发达国家的环保法规和环保措施作为方向,在国际环保市场上是能找到适当的市场空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

所以,在应对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过程中,我们要正面看待绿色贸易壁垒,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以从中学习到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的环境标准,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给出口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环保认证,进行绿色贸易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借助绿色贸易壁垒的契机,积极推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责编 / 张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绿色贸易   壁垒   契机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