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军介绍,专项巡视的组成员具有“专、兼、广”等特点:专职人员相对固定,多数来源于中纪委和中组部,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巡视和相关领域工作经验;部分兼职人员主要来源于中纪委的相关纪检监察室、中组部相关干部局、审计署等有关职能单位,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巡视对象的情况;与此同时,中央巡视组还将根据工作需要,在相关领域选择具有特长的干部,加强专项巡视的战斗力。
除了巡视方式和构成人员的灵活,11日的动员部署会还特别强调了巡视内容的“精准度”。本轮巡视的侧重点包括,企业在作风、纪律、腐败、选人用人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尤其要把落实“两个责任”、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作为巡视重要内容。此外,要深入研究企业的历史文化和行业特点,依其主要业务、资产资源,查找靠山吃山、利益输送问题。
观察日前公布的去年第三轮中央巡视反馈清单,不难发现,本轮巡视的侧重点正是上轮中央巡视在央企发现的突出问题,专项巡视“有的放矢”的特点再度显现。
巡视利剑指向国企:今年或成“国企反腐年”
11日的巡视动员部署会指出,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
会上有关当前国企反腐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国企腐败形式的表述,颇受舆论关注。会议指出,从巡视、审计、信访反映的问题以及审查案例引出的问题线索看,国有企业在管党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上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有的问题相当突出。
通过利益输送谋求个人升迁;企业内部存在买官卖官、搞团团伙伙;利用手中权力在资产资源交易中贵买贱卖,采购招投标违规谋利;家属子女靠山吃山、谋取私利;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等等……会议列举的上述国企问题,可谓不避敏感、措辞严厉。
其实,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持续不断的“打虎拍蝇”风暴中,隐藏在国企内部的贪腐沉疴和监管积弊就不断暴露。
有媒体统计,仅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就有70多名国企高管落马,而自去年底第三轮 巡视工作开展以来,就有14名央企高管被调查或处理。
面对国企反腐的严峻形势,今年以来,官方不断释放反腐风暴将向国企进军的信号。1月初的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针对反腐制度建设提出的四点要求中,加强对国企监管被单独列出。王岐山在这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探索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
进入2月后,中央巡视组密集公布了2014年第三轮巡视的反馈意见。其中,诸如“吃里扒外”、“损公肥私”、“牟取黑金”等等,本轮巡视中的“狠话”集中出现在8家央企的反馈意见中。
2月7日,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以“不能任由‘国企蛀虫’蛀空国有资产”为题,发表时评文章。文章称,当前,国企经营状况并不乐观,2014年,国企利润仅比上年增长3.4%,而负债超过66万亿元。国有企业不是铁打的基业,国有资产经不起这样蚕食,任由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文章称“对于国企腐败问题,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坚持从严治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2015年,巡视这柄反腐利剑已指向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