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国企 > 正文

解码国企“家底”:过百亿资产显实力 负债警示粗放管理倒逼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步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财政部本周对外公布了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这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家底”首次对外公开亮相。

在各方期待出台深化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大背景下,向社会晒出国企“财务大账本”可谓恰逢其时,而解码一个个国企关键财务数据,其折射出的问题无疑将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破局的方向。

总资产过百亿元显实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法人企业15.5万户,同比增长5.8%;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到2013年年末,全国国企职工人数3698.4万人,同比增长0.7%。

“探索逐步公开国企预决算信息,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重要内容。”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国有企业是全民资产,此次公布的国企总户数、总资产和职工人数等总体信息,有助于公众更好监督国家资本安全。

超百亿元的国企总资产,单看数据没什么感觉,但如果和总户数、收益情况等对比,就能发现数据背后的秘密。白景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与2000年17.3万亿元的国企总资产相比,十几年来国企规模扩增了数倍。

一些专家也认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国有经济的规模是不断增加的,平均近7亿元的单户资产是体现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最佳例证。但也释放信号,如何管理好、监督好这笔庞大的资产,提高利用效率将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企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公布的“家底”,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4.4%。而同期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为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国国企利润增长仍显稍缓。

财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近三分之一的中央管理企业和近一半省份的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负增长或亏损。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部分国企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是经济速度放慢、投资减少;其二是产能过剩产业很多都集中在国企,比如钢铁,水泥等,以前的快速扩张造成现在的结构失衡;再有就是原材料上涨、用工紧张等成本的上升。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国有企业   国企家底   资产实力   负债   粗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