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国情调研 > 正文

现代化结构转型的艰难进程——深圳对中国农民工转型的主要贡献的研究(上)

 编者的话:

中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渐进式改革,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逐步向城镇转移,中国农民工即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特殊群体。中国农民工转型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问题,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由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结构转型的艰难进程。

本文介绍了中国容纳农民工最多的地区——深圳对农民工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素质提升和发展方式四个方面转型进行的探索和经验,特刊出以飨读者。

 

深圳市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由三十多年前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这既得益于中央政府的特区政策,也得益于数百万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有农民工61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8.6%。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和农民工集聚地,深圳市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生活和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充分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和智慧,并对农民工转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为深入研究深圳市对中国农民工转型作出的贡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组织了以深圳农民工为对象的专项调查,了解他们在深圳务工期间的工作生活等状况及感受。调查样本总计1513 人,其中仍在深圳务工的农民工859人,在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青海省(区)调查曾在深圳务工、现已返乡的农民工654人。

深圳市对中国农民工转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创造大量工作岗位,推动农民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农民工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割治理的二元结构影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进程明显滞后。自1980年成立特区以来,深圳充分运用国家给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率先承接全球化过程中海外、境外产业转移,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和高科技研发中心。三十多年来,深圳经济以年均增长24.8%的速度迅猛发展,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06亿元,人均GDP达到11万元,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使深圳农民工的规模伴随着深圳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而不断扩大,为推动广大农民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深圳农民工的总体规模

1.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末达613万人。据行政部门记录和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年龄在16岁及以上的深圳农民工的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万人,经过三十多年年均23.2%的高速增长,至2011年底已经达到613万人,占当年年末深圳全部从业人口的80.1%,占当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 

从时间上看,深圳农民工规模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三阶段性特征(图1)。

图1 1980-2011年深圳农民工数量增长的三个阶段

图1 1980-2011年深圳农民工数量增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2年):深圳率先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受益于特区优惠的创业、引资政策以及地缘优势,“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最早出现于1979年,是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三来一补”企业特别是外资小规模企业大量成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经济呈井喷式发展,企业总数由80年代初的839家增加到1992年的2.87万家,年均增长34.2%。1992年,深圳农民工的数量达到了148万人,迎来了第一个“民工潮”高峰。这个时期,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速高达49%,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也大幅提高了22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1992-2000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受深圳产业转型政策影响,不少中小规模的“三来一补”企业开始向周边地区外迁,拥有相当资本和技术的内外资项目相继进入,仅1996年深圳批准以大型现代化制造和高科技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就达999项。这个时期,企业总数增长稍缓,年均增速为18%,至2000年为11万家,而且企业提供的职位开始倾向于标准化和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深圳农民工增长的速度也随之从初期的年均增长52.4%下降到15%。但是由于前期的基数巨大,至2000年深圳农民工数量仍达到454万。

第三阶段(2000年至目前):从2000年开始,深圳的产业转型开始提速,没有外迁的传统型“三来一补”企业也多数实现了技术和流程化的改造升级,向劳动密集专业化转型,行政主导推进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制造业技术化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一时期,新建企业年均增长13.1%,至2011年底为41.8万家,企业对应聘岗位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工数量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至年均3.8%,2011年首次出现了比上年下降(-1%),表明深圳农民工在总量上开始因净流出而减少,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工已不能适应深圳新工作岗位的较高要求,新的岗位呼唤农民工必须向拥有一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 

 2.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占深圳农民工总量的66.1%。随着深圳企业岗位对于人力资本要求的不断提高,2011年,适应新岗位要求的30岁以下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超过405万人,占深圳农民工总量的66.1%,已成为深圳农民工的主体部分。

 从图2所示的人口金字塔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深圳农民工年龄结构分布。深圳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9.7岁,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4.1岁。 

 

 

图2 深圳农民工年龄结构

图2 深圳农民工年龄结构 

3.农民工来源于全国各地。源于广东省内、湖南、湖北、四川四省的农民工占深圳农民工总量的58.1%。深圳农民工原籍地覆盖了中国内地全部31个省级地区即22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但主要来自南部地区,其中,2011年来自所在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农民工数量最多,为158.9万人。同时农民工来自全国56个民族,其中,总量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瑶族五个民族。 

4.非正规就业规模大约有217万人。农村流动人员就业非正规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现象,在深圳同样存在。按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所谓非正规就业是指所从事的劳动尚未得到管理当局的承认、记载、保护或管理。据此,除了以上在深圳居住6个月以上、有正规工作单位的613万农民工外,深圳还有很多从业单位没有在官方登记,或是仅通过自身组织就业行为的农民工群体。据行业部门记录和抽样调查的结果,按在深圳居住7天以上的流动农民工人口中,剔除正规就业、无业和非劳动年龄的人口推算,2011年深圳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约有217万人。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深圳   农民工   中国   贡献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