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目前,央企引入非公资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超过一半;控股的上市中非国有股权比例也已经过半,但国企实行混合所有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
黄淑和表示,国企配套改革仍然非常迟缓。比如“三项制度(劳动、人事、分配)改革”是最基础的改革,但现在国有企业好多都面临改不下去的局面。同样产品、同等条件,民营企业千把人就能干,国企要好几千人才能干,这些富余的人,为了社会稳定,国企往往又很难把他们裁掉。
“"三项制度改革"都做不到,其他改革怎么深化?”黄淑和感叹。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企业经理人制度,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这些问题的解决,设计现行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涉及到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就要由市场决定分配水平,国外跨国公司总经理数百万年薪,央企中世界500强公司行政任命的负责人薪酬如何协调也需要解决。”国资委人士表示。
上月底刚刚结束的2014年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工作会上,明确了今年中央企业用工分配工作,要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加快构建更加市场化的用工分配机制,逐步完善适应管资本为主要求的用工分配监管模式,不断健全与中央企业功能定位紧密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据相关人士透露,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当初在制度设计时参考了华为的员工持股方式。
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复杂,不具备工会代持股的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资委很可能选择已经是混合所有制的央企二级或三级公司中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推开。(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