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经过扩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具有互利共赢的巨大潜力。从空间来看,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国内路段和国外路段两大部分。国外路段可分为三个主要地段:中亚地段,南亚地段,中东欧地段以及相关的俄罗斯和西欧、北欧地段。“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体现了引领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的升级版 ;展示了中国以走廊经济、带状经济推进欧亚次区域经贸发展的新抱负,推动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新蓝图和新举措。

【关键词】中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经济合作  西部大开发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丝绸之路:从古时到今日

“丝绸之路”是一条绵延数千多公里、持续两千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东起中国长安,西到东罗马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并连接、延伸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国的漫漫长路,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一条伟大的中西贸易商道,一座辉煌的“人类文化桥梁”,对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西北“丝绸之路”,一条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指的是自长安出发,从新疆出境经过中亚到达欧洲的线路。西北“丝绸之路”自新疆出境后分为三条路线: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等地到伊斯坦布尔;中线——自喀什起,经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伊朗的马什哈德;南线——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指的是自成都出发,从云南腾冲出境经缅甸至印度的贸易路线。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①在他写的《中国》②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替换了“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

20世纪末,全球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冷战的结束,为“丝绸之路”的复兴创造了必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多条铁路、公路及管道相继投入运营或建设,这些新的“丝绸之路”在促进沿途国家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陇海——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土西铁路接轨,标志着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被称为“新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大动脉至此成形。与之相伴,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以沿线中心城市为骨干,以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陆上口岸为窗口的经济带,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及其区域划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扩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总面积约50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亿,能源、矿产、旅游和文化及农业资源丰裕;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具有互利共赢合作的巨大潜力;潜在市场规模全球独一无二。其东边倚重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连着发达的欧盟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从空间来看,我们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国内段和国外路段两大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运行的初始阶段将主要涉及中国和中亚各国;未来将会逐步扩展至南亚、西亚和中东欧国家,辐射作用还可延伸至北非与其他欧洲地区。

丝绸之路国内路段部分。在交通通道方面,形成了在空间走向上以新欧亚大陆铁路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三条线。③目前国内路段包括哪些区域尚不清晰。国内区域的狭义范围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的西北地区和河南省。然而目前讨论中,不仅包括了西北五省、还加入了重庆、四川、内蒙古,还有可能扩展到其他省区。在西北五省区中,陕西、甘肃和新疆曾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地域贡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这三省都试图起到前沿、桥头堡或核心区域的作用。然而就经济实力而言,西北地区不仅相对全国发达地区、即使相对西南省份也都有差距。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地段。国外路段可分为三个主要地段:中亚地段、南亚地段、中东欧地段以及相关的俄罗斯和西欧、北欧地段。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地缘位置显要,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中国与中亚国家有长达3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可以说,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五国都是典型的内陆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中国边界相接。中亚地区东临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接伊朗、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60万。按照麦金德的地缘战略理论,该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④

南亚地区指亚洲南部地区,介于东南亚与西亚之间。南亚共有8个国家,其中阿富汗、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同中国相邻。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面积约503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以上,使用210余种语言。

中东欧16国位于欧洲中东部,总面积133.6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面积的1/7,人口1.23亿。中东欧国家主要包括三大区域共16个国家。狭义的中欧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和巴尔干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阿尔巴尼亚)。中东欧国家面积约为欧盟3/10,人口约为欧盟的1/4,经济总量不足欧盟的1/10,也日益被视为欧洲发展的潜在增长点。⑤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亚欧区域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首先体现了引领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的升级版,凸显了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升级期望;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发展新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若得到“西部大开放”战略的支持,无疑将更好地得到全面实施,并造福于本地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其次,这一构想展示了中国以走廊经济、带状经济推进欧亚次区域经贸发展的新抱负和新举措,推动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新蓝图。

中国和中亚地区区域合作。按照麦金德的地缘战略理论,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⑥

中亚所在的里海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产地。油气资源开发也是中亚经济的最大支柱。中国则是中亚油气资源最稳定、最可靠的长期用户。2012年,中国全年天然气使用量是1270亿立方米,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供应达到了250亿立方米,占据中国天然气全年使用量的18%。目前,已经有两条连接中国和中亚的输气管线正在运营,连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条输气管线2013年年内竣工,2014年年初投入运营。目前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已就建设第四条输气管线达成了协议。一旦第四条输气管线开通运营,土库曼斯坦将每年向中国输送650亿立方米天然气,再加上沿途的乌兹别克斯坦和新开通的哈萨克斯坦管线,中国每年将从中亚三国进口天然气800亿立方米。中国与中亚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关系对于双方的能源战略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价值。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亚五国已全部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在贸易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上合组织成立,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交通等各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航空运输业等产业,是中国企业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这形成了面向西部开放的现实基础。然而也面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小,经济外向度远低于全国水平,外贸市场对中亚的出口量偏低;产品竞争力较弱,外商投资规模小等问题,需要清醒认识和亟待提高。

中国的南亚大陆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2013年访问巴基斯坦,这对进一步增强新时期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重大。中方始终将中巴关系置于中国外交优先方向,推进全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⑦

中巴经济走廊是指连接位于中国西部和贯穿巴基斯坦南北的公路和铁路主干道,将从新疆的喀什一直通至巴基斯坦的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巴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中巴经济走廊规划不仅涵盖“通道”的建设和贯通,更重要的是以此带动中巴双方在走廊沿线开展重大项目、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水利、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创立更多工业园区和自贸园区。

中巴两国将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共同规划,在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当中,巴方希望与中国开展“四位一体”,也就是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光缆的通道建设合作。根据这一规划,将设计并建设长达2000公里(1200英里)的运输路线,将连接中国西北部的喀什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项目开始时将以公路进行运输,之后还可能增加铁路运输。规划还将建设中国边境通往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的光纤电缆,以期提高巴基斯坦对国际通讯网络的接入。中国将会对这个三年期项目提供4400万美元预算中的85%,巴基斯坦自行承担剩余部分。⑧

中巴经济走廊是具有针对性的“双赢”战略。经济走廊的建设贯通,一方面可以扩大中巴两国的货物进出口和人员交往,促进巴国转口贸易;另一方面,能有效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可以绕过传统咽喉马六甲海峡和存在主权纠纷的南中国海,把中东石油直接运抵中国西南腹地,同时也能降低对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后,能把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等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共荣,同时强化巴基斯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欧亚及非洲大陆。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设有经济特区,这为中巴两国各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谢里夫同时也指出,中巴经济走廊不仅将使中国中西部受益,而且还将使巴基斯坦和整个南亚地区受益。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困难。虽然此前中巴已在两国开设自贸区、也有打通经济走廊的尝试,但由于安全、交通、电力等问题阻碍,并未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以连接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主要陆上“生命线”喀喇昆仑公路为例,该公路建于上世纪60年代,年久失修,加之春季融雪、夏季降雨等原因时常形成堰塞湖阻断交通,有时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无法通行。面对困难,中巴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中方将鼓励中企在巴基斯坦投资,深化两国在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升级改造喀喇昆仑公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能源、电信、农业等合作领域加强合作,也符合巴基斯坦当前最为迫切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中印经贸合作成效显著。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尽管中印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包括边界问题在内。对此,中印都不愿使局部边界争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中印两国相互增信释疑,谋得“龙象共舞”,双方一致认为,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两个邻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应把对方的发展视为己方的重大机遇。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表示要一起努力,共同掀开两国关系新篇章,培育亚洲合作新亮点,打造世界经济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共同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印、缅、孟山水相连,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四国物产丰富,资源能源富集,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四国邻近地区是连接亚洲各次区域的重要枢纽,入有中、印、缅广袤腹地,出有加尔各答、吉大港、仰光等著名港口,有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明显区位优势。四国经济走廊覆盖到的地区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4.4亿,有自然资源、农产品富足的优势,也有基础设施薄弱、政治因素影响等劣势。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属次区域经济合作,包含昆明(中国云南省)—缅甸—孟加拉—加尔各答地带。在这一次区域相邻区域内,已经存在昆明(中国)—缅甸—老挝—泰北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新加坡—柔佛(马来西亚)—廖内(印尼)的三角经济带、槟城(马来西亚)—棉兰(印尼)—普吉(泰国)三国经济带。成型后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占据着有利的地缘地位,会促成以中南半岛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的地缘经济格局。直接辐射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几个大市场。

根据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提供的研究报告,在能源领域四国可以优势互补:孟缅天然气资源丰富,中缅水能资源丰富,中印煤炭资源丰富;孟缅缺能源开发资金、技术,中印在此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因此,中印缅孟加快能源合作的步伐,有利实现能源资源互补,促进四方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中印缅孟在油气管道建设领域成功合作的范例。此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将成为这个经济走廊的两个支撑点。中印双方一致同意开展在产业园区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这将推动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发展进程。⑨

整体上看,中国与其他三国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和农业设施设备,相对发达。印度制造业相对落后,但是印度在智能化、个性化的设计和制作方面有优势。如果在产业园区内,中印在这两方面形成互补和示范,那么“中印制造”潜力十分巨大,既有价格优势,又有科技含量,而且依托印度的语言优势,产品与欧美客户更容易对接。此外,印度的软件和文化影视产业相对较为发达,有望为中国做强做大软件外包产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印度也是人口大国,未来市场增长潜力非常巨大。从文化行业来看,中国有望通过经济走廊的建设,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与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偏重于能源不同的是,处于南亚、东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茶马古道”走廊地带的国家,相对稳定并致力于经济增长。二者结合,可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意义更加广泛和深远。所以,在看待中印孟缅四国经济走廊之时,不能仅以现时经济收益、互补性或市场容量来取舍,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把握这一难得机遇,加紧实施和推进。

尽管有些学者担心它的“构想尚浮在空中,还没有落到地面”,但孟加拉国一名经济学家认为:“在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背后,有各方的考虑,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但我希望,现实经济利益能最终主导它的决策过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中国同周边互联互通以及东亚与南亚相互对接的重点项目。

中国和中、东欧地区的区域合作。2012年,中东欧16国GDP总额为1.4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14万美元。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贸易总额521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388亿美元,进口133亿美元;中国对其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是波兰,达到103.9亿美元;对中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是斯洛伐克,达到12.4亿美元。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企业在中东欧16国投资额6.29亿美元,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近24.9亿美元,中东欧16国在华实际投资11.8亿美元。

2013年11月26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与会各方共同制定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而“投资”被视为纲要的关键词之一。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目前在中东欧国家投资已超35亿美元,中东欧16国在华投资逾11亿美元。

《纲要》遵循三大原则,涵盖六大领域。出席会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指出,这将有力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纲要有利于中国推进向西开放的政策,也契合欧洲向东看的需求,将推进中欧关系平衡、持续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展望:西部大开发与向西开放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当处理好国内路段区域和国外路段区域的发展合作关系。在国内段的建设中,要通过产业转移等政策引导,加快国外和东部先进地区的产业、技术向国内路段区域,特别是向西北区域的转移态势,以在当地形成更多的产业集群、城市集群和新的比较优势,对外产生更大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从而真正使西部大开发与向西开放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的国外路段部分,要处理好各区域段的优先顺序、相互需求、比例关系和侧重点。由于各路段区域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条件和邻近距离远近不同,中国也应采取不同的区域合作策略。如中亚地区,显然是当前中国在丝路经济带的优先区域和发展重点,但与其合作重点是能源、原材料领域和机械、农业等领域之间的产业贸易。而对于中东欧地区,人均收入相对比较高,16国中已有11个国家加入欧盟,成为中国与欧盟形成更大市场的重要通道。且由于其被称为欧洲工厂,因此中国和这一地段的重点领域是机械装备、农业、能源、金融等方面的产业内贸易和双向投资。而中巴和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则一方面是中国连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另一方面,也是将丝路经济带与东南亚和南亚及中亚等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十分重要。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碳减排的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区域分工的理论及政策支持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分别为:12&ZD070、11JJD790013)

注释

1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德国旅行家、地理和地质学家、科学家。

2 China: The results of My Travels and the Studies Based Thereon.

3 李秀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容”多地竞入》,第一财经网,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31119338602854.html,2013年11月19日。

4 [英]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

5 外交部:《中方始终将中巴关系置于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3/c1027-21593527.html,2013年5月23日。

6 《中巴宣布原油运输合作项目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腾讯网,http://finance.qq.com/a/20130706/000824.htm,2013年7月3日。

7《中印倡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东方早报》,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30521/8055027.shtml,2013年5月21日。

8 储信艳:《中印倡议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新京报》,http://news.hexun.com/2013-05-21/154334468.html,2013年05月21日。

9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助力中国南亚合作》,中国经济网,http://news.hexun.com/2013-05-21/154334468.html,2013年5月31日。

责 编/凌肖汉

[责任编辑:凌霄汉]
标签: 欧亚大陆   动脉   中国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