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国企 > 正文

中国版淡马锡路径初现 国资委将建三类国资管理平台(2)

少设新店多改造

换汤也要换药

设立央企层面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远景目标是将除中储粮、中储棉等政策性国企以外的国有资产都放到国资管理平台上。这台戏在2014年将进行预演。此前国资委人士透露,今年将选取一至两家央企启动投资控股公司试点。

央企对于成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兴趣十足。知情人士表示,尤其是竞争类央企,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跃跃欲试。

兼任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掌门”的宋志平认为,设立国资投资公司的路径并不复杂,包括中国建材、中国医药在内,113户央企里有一半左右是产业控股集团,现在把这些公司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转化成资本运营公司或产业投资公司就可以了,对子公司管理股权。

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基本思路确实是“少新设,多改造”。据了解,国资委正在研究符合何种条件的央企才能改组为投资控股公司,在行业、管理、规模等方面设定条件,华润、国开投、保利、招商局、中化集团等有望入围试点。改造的方式有多种,可能将一家央企直接改组,可能将若干板块的业务重组为一家,也可能将三四家央企改组为一家。

以改造为主的思路可防止机构设置叠床架屋。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抛开现有央企集团公司新设一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做法易造成委托代理链条的无意义扩展及国资监管成本的无谓增加,极有可能出现其与现有集团公司争地盘、与国资委撞车的混乱格局。

同时,国资委也在琢磨避免改革“换汤不换药”。国资委人士称,一方面国资委将赋予试点企业更大的权力,可能有投资权、考核权、干部任命权,另一方面试点企业需尽快健全内控,在薪酬分配、人事选聘等方面建立市场化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增能减。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央企中唯一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国开投具有做试点的先天优势。该公司涉足多个领域,主营业务竞争力较强,并从财务投资角度围绕利润最大化不断开展投资业务。在三中全会后该公司已启动股权多元化的努力,为全资子公司国投信托引入战略投资者悦达集团与泰康人寿,后两者合计持股45%。

华润也是国资投资公司试点备选中的佼佼者。华润在零售、啤酒、地产、燃气、医药等竞争性领域已建立行业领先地位,在香港拥有5家上市公司,在内地间接控股6家上市公司,2012年度业绩在央企中综合排名第六。

不过与真正的国资投资公司相比,国开投等央企仍有一定距离。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距离未必是企业自身造成,需要体制安排更加“给力”,使企业能够理顺投资退出机制、更加注重投资效益、产业形态更有特点。

对于国资运营公司,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央企中有一家国资运营公司即国新,但是规模较小,距理想中的国资运营公司还有差距。未来的国资运营公司主要靠新建,短期内不会设立试点。

对于国资运营公司手中的资本,国资委人士表示,目前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40家央企基本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撤销集团公司即剩上市公司。未来可能采取去除母公司壳的方法,把国有股权拆开,一部分置于国资运营公司在资本市场运作,“这才叫管资本”。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