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国企 > 正文

职工、非国资将成国企股东 中国打造3.0版国企(2)

突破 

允许职工持股激发企业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专家认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对于国企来说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激发企业活力和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我们企业注册资金只有1.8亿元,国家最初注入的很少,现在我们的产值是60亿元,是很成功的。但是,因为我们是国有单位,这60亿元的产值跟我们员工没太大关系,员工的积极性很难激发起来。”西北一家国企单位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只有把国家利益、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起来,才能激发员工活力,对于创新型国家来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加重要。

上述负责人表示,企业本身的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不是工资高低,而是尊重劳动,尊重企业产权。目前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是,资本收入过高,而劳动收入过低,让职工持股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允许企业员工持股是处理好企业内部劳资关系、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稳定员工队伍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协调企业内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把所有参与企业经营的各方力量都协调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员工持股后,不再单是被雇佣者,还是企业的老板、投资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还可以增强企业的融资、扩资能力,加强企业吸收资本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实力。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让企业管理层、科研人员、普通职工持有股份,但是目前大家还有一些争议:国企、央企员工的工资已经很高了,还要不要再给他们股份?职工持股会通过哪种形式,是现金购买、劳动入股还是可以直接给期权?这些问题都还在研究当中。”上述权威研究部门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鉴于各方争论比较大,关于允许职工持股的问题,国资委会有配套政策出台。

关键 

“活水”效应取决于配套政策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这为国有“资产池”注入“活水”,意味着国有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将以国企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但是这些引入的“活水”能否助推国企实现从2 .0版本向3 .0版本的跨越,取决于是否有好的配套政策。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目前关于非国有资本参股一事,并未有明确具体参股形式,没有明确国有和民营参股比例多少才是合理的。除去四大国有银行等重点企业,在竞争性企业中,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有机会控股才有利于发展。目前民营企业面前都有一个“玻璃门”,看起来可以进入但却被门堵住,民企认为国企占有更多资源与政策支持,而国有企业又认为自己受到的行政干预太多、民企更自由。要打破这困境就要让国企和民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指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国企做大做强的前提下,这实际上仍然是不平等的表现,国有企业表面上需要做大做强、增值保值,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行政垄断化更为严重,其背后就是民营企业的运作空间变窄。只要行政垄断部门不是全面对民企开放,民企就会仍然处在劣势。

专家表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步入深水区,必须要触及固有的利益结构。如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国资项目采用什么样的机制引进民资,如何在改革中避免出现寻租和“玻璃门”情况,都需要研究好的配套政策。(记者 张彬 方家喜 杨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职工   非国资   国企股东   3.0版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