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重大问题研究 > 国际观察 > 正文

和合外交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议

摘要 与中华民族和平外交的历史一脉相承,和合外交是当今世界新型大国关系理论的重要基石。“和”是中华民族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是处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中国和平、合作、共赢的和合外交理念,渊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和睿智的生命智慧。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可在和平、合作、共赢的前提下,采取洞悉主次、分别对待、经权互补、谦虚谨慎、运用多极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 和合外交 合作 包容 经权思维 平等

当前,国际关系非常复杂,天下很不太平,各种冲突错综交织,动乱、战争频繁,人道主义的灾难造成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逃亡。在此情况下,建构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和平外交,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国家、民族之间的争端和冲突,以对话、交流、谈判来化解各种矛盾。例如,在处理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中国历史上多次采取和亲的方式。尽管学术界对和亲有不同的评价,或认为是屈辱妥协,或认为是历代统治者为统治服务,或认为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最好办法。但无论如何,和亲化解了战争的爆发;促进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互动、交流;使边境人民获得安定生活。和亲在历史上曾起着积极作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外交的价值。与中华民族和平外交的历史一脉相承,和合外交是当今世界新型大国关系理论的重要基石。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合作、和平才能够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安全、稳定,同时,也能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和合学主张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原则,通过对话、交流、互动、谈判来化解冲突,实现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落实合作共赢,同舟共济。在政治上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经济上应该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文化上应该互相借鉴,和而不同;安全上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环保上应该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使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清洁、美丽的星球。

  和合外交的原则

在6月7日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当前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中,存在各种干扰合作、和合、互利、共赢的冲突。发达经济体发展低速,欧债危机阴影继续,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各种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外汇、证劵、大宗商品市场持续波动,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全球能源资源和市场竞争加大,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国际安全风险呈多元趋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上升,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和极端宗教势力猖獗;亚太地区战略投入和博弈加强,西亚、北非动荡不断;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气候变暖、重大传染病、走私贩毒、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影响地区和各国社会稳定。世界还不安宁,不安全,这是各界的共识。

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上升,影响了地缘政治格局,改变着世界经济版图,带来了国际关系的调整,成为维护和平的力量。资源、资本、产品、信息、人才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国际合作多层次、全方位拓展。以信息革命为先导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时空观、审美观、世界观。这也是当前众多学者、政治家的共识。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普及化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的形势下,唯有和合才能予以协调、平衡、化解。和合是古今贤哲对自然、社会等各种现象形而上的体认,是对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之间冲突危机化解之道的智慧结晶。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被普遍接受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和为贵”、“保合太和”的理念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思维和方式。实现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和合,人与人的和睦,人与社会的和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才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梦想才会实现。

“和”是中华民族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是处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贯彻始终的理念,从古代和亲到20世纪50年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是穷兵黩武的国家,而是一个爱好和平、坚持和平的国家。具体而言,中国的和合外交主要有以下六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西周时,有诸侯八百,怎样使各国能够和平相处,不要你打我、我打你呢?于是周公提出九族亲和,百姓都能守道德,协和万邦。周公认为,家不和要使家和,国不和要使国和,国与国不和要协和,这是天的意志,否则要受天罚。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和谐、和平地相处。

第二个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欲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不要战争,也不将战争强加给别人。也就是说要坚持和平的指导思想,不要把战争的、罪恶的行为强加给别人和别的国家,这样才能使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能够和平友好相处。这是达到协和万邦的条件,要求国家、民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个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你自己立起来了,你自己独立或者成功立业了,你要让别人、别的国家、民族也能够独立,能够成功立业,这也是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原则,以达到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合作互补、互利共赢的状态,使国家、民族之间和谐共存。

第四个原则是“己欲达而达人”。在国际事务中,自己发达了,也要帮助别的国家、民族发达起来,做到共同发展。长期以来,发达、不发达、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占有、财富分配、发展机会等方面是不均等的,制约着世界经济的持久发展。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谈不上世界真正的发展,没有不发达国家的脱贫致富,谈不上世界真正的繁荣。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一个国家动乱的原因之一,也是世界不安定的根源,国际社会要共同发达,才能真正做到和平共处。

第五个原则是“以他平他谓之和”。国际间各民族、各国家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他国、他人的利益,而不去侵犯他国,做到互利共赢,才能够互相和合。只有各民族、各国家互相平等相待,才能真正做到和平共处。

第六个原则是与邻为伴,与邻为善。坚持睦邻惠邻,我们要把周边国家作为我们同伴、朋友来看,以善心善行来对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华民族以往与周边民族以和亲来化解争议,现在,我国虽与周边个别国家有争议,但中国是一个讲原则、负责任、求和平、谋合作的国家。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行为表明,我国是睦邻惠邻的好邻居。今后,中国仍会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开拓,共同营造繁荣发展的地区经济。

中国的民族外交原则遵循“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和”是世界普遍通达的原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唯有坚持“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万物才能够得到发展。所以,和合外交实际上能为各个国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利己利他、共同发展繁荣的国家相处方式。

 和合外交的理念

中国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私利。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世界人民的意愿。中国和合外交的理念,渊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和睿智的生命智慧。

第一,和平合作。面对共同的冲突和挑战,如何让人类共享和平、安全、幸福、快乐、富裕的生活?和平合作是安全、幸福、快乐、富裕生活的根本和基础。陷于战争和动乱,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将受到干扰,生命也无法保障。和平才能发展,发展繁荣才有安全、幸福、快乐、富裕;合作才能使人们互相交流、对话,互相理解信任,从而获得和平。

尽管当今世界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但全球所面临的冲突危机是共同的,如气候问题、生态危机等,都需要协调各方面利益,互相合作、共同应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力量来化解人类生存、发展、安全等这些全球性的冲突和危机。加强合作,同享机遇,共克时艰,才能获得全人类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第二,博爱人道。当前,人道主义灾难不断,儿童、妇女弱势群体权利受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讲究不忍人之心,儒家主张“泛爱众”,墨家主张“兼相爱”,佛教倡导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全人类若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道主义的灾难就不会发生,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幸福就不会受侵犯。通过人人努力,世界就会消除由民族、种族、宗教、制度、意识形态等差异所造成的歧视、制裁、围堵、封锁,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中国外交历来以博爱人道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第三,包容互谅。中华民族主张“道并行而不相悖”,“君子和而不同”。全球有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4000多种语言及诸多宗教,各国、各民族、各宗教派别之间存在着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精神气质等差异,这些差异不应该成为冲突斗争的借口或原因。人类应该互相包容、同情、谅解,尊重多样化、多元化,不要强求一律,道不同可以互相包容地并行发展;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生活方式。超越各种差异,特别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所造成的歧视、偏见、误解和围堵。使全球成为多元共存、共生、共处、共享、共立、共达的和合世界。

第四,平等互信。各国、各民族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都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平等才能互相尊重,不平等既不能互相尊重,也不能互相信任。不平等就不能公平、正义地看待、评价其他国家、民族的事务。不互信就不能公正、诚实地评价、处理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制度、道路、观念的问题。要真正做到“以他平他”的外交理念,平等地处理国家争端。国与国之间,不论大小、贫富、强弱,应该一律平等。强的国家不可以欺负弱的国家,富的国家不可以剥削、制约、制裁穷的国家。只有超越这些差异,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才能使整个国际社会达到和合。我们国家一直秉承这样的外交思想原则来指导外交活动,处理国家和国家、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国与国在争夺自己权利与利益的时候,双方都没有考虑到对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灾难。要通过平等互信,照顾各方利益,化干戈为玉帛。

第五,互利共赢。中华民族自古就认识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之塞,吾之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地球只有一个,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对待各种全球性冲突危机,互利共赢、平等协商、合作互补尤其重要。在当前地球村、互联网大潮下,各国、各民族的依存程度大大提升。各民族、各国的人民都是我们的同胞,天地万物都是人类的伙伴。因此,全球应该同舟共济,共享权利,同负责任。倡导各国、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信任,协商合作,求同存异,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均衡、普惠目标发展;积极开展公共外交,进行人文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增进各民族、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假如不互利共赢,对中国采取不同形式的制裁、限制、打击,把中国作为假想敌,使中国发展受到种种干扰、阻碍,一旦中国经济陷于困境,人民生活艰难,13亿中国人口中有一亿被迫流向国外,世界怎么负担?会造成什么状况?一些有头脑的、智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未来学者,应该预想到这一点。中国稳定,经济平稳发展,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继续发展的贡献。所以,世界应该以互利共赢的心态对待中国,应该尊重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和指导思想的权利。

中华民族的和合外交理念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也是符合人情和人性的。人性本来是讲爱的,在此思想指导下,人类应该爱自然、爱生命、爱人民、爱公平、爱正义。

和合外交的对策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信息革命阶段,一切都要在信息革命的天秤上重新定位、衡量,外交工作也不例外。在信息每时每刻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万变不离其宗,坚持以和为贵,主张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应通过对话、谈判、交流、互动来化解冲突和矛盾。尽管中国外交面临冲突和矛盾多发期,但只要能“处变不惊,稳中求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就能开出新局面。

随着美国战略向亚太转移,争议、冲突、问题也多起来。一些国家利用这些情况,不是去消除、化解争议、冲突,而是采取各种手段挑起更大的争议、冲突,唯恐天下不乱,有人渔翁得利,有人火中取栗,有人不劳而获,扮演各种不光彩的角色。中国的和平发展,既是维护中华民族自身的安全,也是对全球和平的一种保障。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中国在世界各地区的争端、冲突中都是倡导和谈、对话、包容、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绝不去制造麻烦。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总把“中国威胁论”扣在中国头上,以使自身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中国决不去冲击既定的共识,如东海、南海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友好共识,可是,却有一些人故意破坏共识,挑起冲突,公然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此,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合作,顾全大局。

和平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建构和谐世界的理想,这是我国外交的重心。在外交上应高屋建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认真制定全面、系统、整体的战略构想。既具有长期的谋划性,也具有阶段的应变性。没有战略构想,就没有一个长远的思考。同时,还应该有一套战术方案,来应对当前的一些问题。只有把战略构想和战术方案构想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使我们国家今后在处理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各种矛盾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指导思想,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乱了自己的方寸。有了全面、全方位的战略战术布局,我们就能把握世界大势,在行动上、处理问题上占据主动,而不会陷入被动。目前,对有些问题反应比较迟缓,反映了我们国家在战略和战术上还不够周全。

分析矛盾,洞悉主次。只有准确地把握主要矛盾,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才能比较主动。国际矛盾错综复杂,表现的形式纷繁多样,有主要的、有次要的,有显露的、有隐蔽的,有前台的、有后台的,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我们不能被其所迷惑。不管是钓鱼岛问题也好,南海问题也好,都有隐蔽的深层原因在起作用。怎样处理和美国的关系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我国外交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同美国的摩擦,不仅会存在,甚至还可能增加。首先,美国要保持其亚太领导权,这同新兴国家的发展和崛起是有矛盾的;其次,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再次,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和美国的猜疑和误解;最后,我国太空技术以及电子互联网的普及,也被一些国家误读。我们应如何应对?

要通过多渠道谈判、对话,来消除猜疑、误解;积极开展经济合作,以达到共同发展,扩大共同利益;开拓多方位的合作机遇,以消解或者减弱这些矛盾,使其边缘化。完善各方面沟通机制,升级战略、安全、经济、军事对话渠道。在对话中,既坚持原则立场,也要在一些次要问题上做适当的妥协。因为谈判、对话就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在某一些非原则、与国家利益无关的问题上,可以韬光养晦;但对关系到国家原则、核心利益的问题,必须明确表明立场,寸步不让。在某些非原则问题上,不要做“出头鸟”,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和谐。积极建构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大国关系应超越意识形态和陈旧观念,“切实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合作为途径,以共赢为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既符合中美两国发展的要求,也为我国获得和平发展机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对世界和平的伟大贡献。

分别对待,分化瓦解。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次要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军事现代化的不断增强,致使一些周边国家四处寻找平衡力量。一些本来已经解决的问题,现在又重新成为挑起冲突和矛盾的导火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分别对待。如:东盟有很多国家,情况各不相同,不少国家与我国不仅没有争议,而且很友善;即使一些有争议的国家,也相对理智;个别国家挑起争议,东盟内部曾加以制止。由此而观,我们应该分别对待。个别强硬的、顽固的国家,不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对此要采取孤立、打击的办法;对于摇摆不定的国家,要摆道理,分析利害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团结争取;对友好的国家,要做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互惠共荣,巩固持久友好。这样分别对待,便能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保持一个比较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另外,不能放松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原则的宣传和弘扬。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安全、繁荣的地区环境,对于各国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经权互补,体用相兼。中华民族文化以“经”为常规性、原则性;以“权”为变动性、灵活性。董仲舒认为“先经而后权,贵阳而贱阴”①。以阴阳与经权相配,重经而轻权,即经为体,权为用。王弼说:“权者,道之变。变无常体。神而明之。”②朱熹对经权作了更全面的论述,认为“经是常行道理,权则是那常理行不得处,不得已而有所通变的道理” 。③常行道理为原则性,变通道理为灵活性。经权既不杂,又相依不离。“只是虽是权,依旧不离那经,权只是经之变。”④经权互补,体用相兼。在当今和合外交事务中,要坚持“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构建和谐世界是我们的“经”,但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要有灵活性,不要把原则固定为死的东西,原则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也就是说,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一些灵活的政策和办法。

我们往往在坚持“经”的原则性的时候不太注意“权”的灵活性;在坚持“体”的根本性的时候,不太注意“用”的适应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在坚持原则性时,是否要注意民心向背的问题?中国古代一直讲民为邦本,今天讲以人为本。一个国家存亡之根本在于民心的向背。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一定要注重所在国的民意,一定要注意研究这个国家民族的现实、历史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只有对这个国家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以及民心所向有相当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个问题上,要经权互补,两手并用,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以取得和合外交的成功。我们应该有大智慧来应对错综复杂、迅速变化的国际问题,为营造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作出贡献。

谦虚谨慎,大国风范。《尚书·大禹谟》里说,“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甚至灾祸;谦虚谨慎会受益,以至吉利。换言之,“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些箴言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被誉为礼仪之邦的原因所在。我们在国际谈判、对话、交流过程中,在态度上应该谦虚谨慎,应该有大国的风度和君子的风范。在国际会议上,要在心理上“刚”,在表现上“柔”,决不可采取一种傲慢、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口气和态度,若如此,就会起相反的作用,把本来可以取得成果、可以互相合作的问题,变成了无法沟通的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尽管我国在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地方还是很落后的。比如,在军事上我们仍在致力发展航母和军事的现代化,而美国已经有十几艘航母了,英法俄印也都有航母。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军事力量,还是从科技力量上来看,我们都是落后的。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还很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被现有的成绩冲昏头脑。作为一个大国,国民要有责任感,不要由于个人的行为,有损大国的形象。维护国家形象,是每个人的责任。

运用多极,游刃有余。在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下,我国应该认真分析各方情况,深刻体会各极核心利益,掌握各极重大关切所在,预计未来发展趋向,灵活运用多极所形成的有利态势与利益空间,使我们在世界政治游戏与国际事务中游刃有余,整合各种力量,向有利于我国的方面发展。同时,运用各方利益倾向的差异,使其互相制约、互相牵制。在这些方面,中国古代有非常智慧的、成功的事例,儒、道、墨、兵各家都曾有创造性的运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借鉴、弘扬,如此定能超越困局,攻克时艰,开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新局面、新风气、新格局。

  注释

1 “王道通三”,《春秋繁露义证》,卷11。

2 “论语释疑”,《王弼集校释》,皇侃疏引。

3 4 《朱子语类》,卷37。

Contemplating the Harmonious Diplomacy and the Theory of New Major Power Relations

Zhang liwen

Abstract: Coming down directly from China's peaceful diplomacy history, the harmonious diplomac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new power relations theory in the world today. "Harmony" is the core value behind the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nd serves as a basic principle for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ions and between peoples. China's harmonious diplomacy of peac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derives from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and wisdom.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new power relations, China should take specific measures such as identifying the priorities and non-priorities and treating them separatel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rinciple-conforming and expedient solutions, being modest and prudent,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with peac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being the prerequisites.

Keywords: Harmonious Diplomacy, cooperation, inclusiveness, principle-expediency thinking, equality

  【作者简介】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哲学院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中国文化。

主要著作:《和合学概论》、《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天道篇)》、《宋明理学研究》等。

标签: 大国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