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重大问题研究 > 中国战略 > 正文

欧债危机的中长期战略观察

——未来五年中欧关系与欧盟一体化进程前瞻

摘要 欧债危机既是经济危机,也是社会政治危机,不仅对欧洲经济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欧洲一向引以自豪的社会政治稳定也构成挑战;欧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洲的政治自信和国际地位,并对欧盟一体化建设及中欧经贸关系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未来欧洲一体化建设中,双速欧洲或多速欧洲的特点将更加显著。面对欧债危机可能持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中国仍需要着眼长远,继续谨慎思考应对策略。

关键词 欧债危机 欧洲一体化 中欧关系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

欧债危机、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及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依然是欧洲及世界的关注焦点。欧盟领导人和欧洲智库研究报告都承认这场持续蔓延的欧债危机已不仅仅是经济金融危机,也是社会和政治危机。以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为代表的欧元区重债国家,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以经济低迷、失业率持续上升为标志,欧元区危机的负面影响仍在欧盟范围内蔓延。从地域范围来说,已经不单单是欧元区危机,而是发展成为需要整个欧盟应对的政治经济危机。欧盟现在采取的诸多救助重债国家的应急措施,暂时保持了欧元区的完整性。舆论界一直存在关于欧元区是否会崩溃或欧盟是否会解体的争论,这足以说明欧债危机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后果值得人们持续关注。一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如果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元区分裂或彻底崩溃,将对整个欧盟产生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冲击,直接关系到欧盟的前途命运。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度报告宣称,欧元区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已超过修复它所需的时间,而欧洲领导人的问题,并不在于不了解如何修复危机,而是一直未在政策上达成一致。②换言之,欧洲领导人目前应对欧债危机的政治共识和政治意愿依然不足。

纵观近年来的发展态势,欧债危机不仅对欧盟几个主要重债成员国造成沉重打击,而且对整个欧盟及其一体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政治挑战,其负面影响还在继续向欧洲之外的世界外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初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随后在欧盟内部迅速蔓延,不仅对欧洲经济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欧洲一向引以自豪的社会政治稳定也构成自战后以来最大的挑战。相应地,欧债危机对欧盟的政治自信及其国际地位,以及中欧关系等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欧债危机既是经济危机,也是社会政治危机。欧债危机已不单单是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和信任危机的特性。这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欧洲债务危机,使欧盟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相当程度的社会动荡,特别是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南部重债国家,不仅政府内阁更替频繁,而且公众抗议活动不断。2012年,欧洲多国继续频繁爆发大大小小的示威抗议活动,几乎所有抗议主题都是针对政府财政紧缩和高失业率。同时,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争吵和分歧也越发凸显,国际舆论一再有唱衰欧盟和欧元区分裂的预言。正如巴罗佐所说,就其根源而言,欧债危机源于金融部门不负责的做法、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和一些成员国竞争力的缺乏。因此,经济和金融危机既是社会危机,甚至也是政治危机和信任危机。③

2012年,欧盟及欧元区的失业率持续上升,说明欧债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蔓延。欧洲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17国)和欧盟(27国)2012年2月的失业率分别为10.9%和10.2%;到2012年12月,失业率已分别上升到11.8%和10.7%。欧盟的高失业率国家,正是南部欧洲重债国:以2012年11月和12月为例,希腊的失业率最高,分别为26.6%和26.4%;其次是西班牙,分别为26.2%和26.1%;再次是葡萄牙,分别为17.0%和17.3%。④其中,欧盟内部青年人失业率更高:例如2012年10月,欧盟和欧元区青年人失业率分别达22.8%和23.3%,同比分别上升1.1%和2.3%,最高的为希腊(55.6%)和西班牙(54.2%)。据英国媒体2013年3月12日报道,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近期表示,尽管欧洲已经花费了几千亿欧元资金来援救其银行业,但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整整一代年轻人。他说,“欧盟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是人们对欧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丧失了信心。如果年轻的一代失去了信心,那么在我看来,欧盟正处于真正的危险之中。”⑤

从欧元区和欧盟的GDP增长率指标来衡量,欧洲经济形势同样难以乐观:2011年欧盟和欧元区GDP增长率分别为1.5%和1.4%;2012年则都为负增长:欧盟和欧元区GDP增长率分别为-0.3%和-0.6%。正是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让欧洲公众的信心受挫,并由此使得怀疑欧洲、怀疑欧盟及欧元区命运的悲观倾向蔓延。欧洲民众对近年来本国整体现状、特别是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持有极为悲观的看法。全球著名民意调研机构皮尤舆情研究中心2012年5月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非常醒目地展现了这种图景(参见表1)。该调查涉及了欧盟8个成员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波兰、捷克)的受访民众。透过该民调可见,除了德国比较特殊,多数欧盟成员国民众对当前(2012年)本国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年)的满意度。对于本国状况的总体认识,重债国家的受访民众对本国的沮丧之情尤为突出。比如,认为本国目前处在正确轨道上的受访民众比例,希腊仅为2%,西班牙仅为10%,意大利仅为11%;对本国经济形势尤其感到前景黯淡的国家同时也是这些重债国家。

该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欧洲人对本国经济未来发展和自己子女就业前景的改善不抱希望。比如,8国受访民众平均仅有22%的人认为本国经济将会在未来12个月有所改善,其中,受访的希腊民众只有9%相信会有改善,最乐观的是英国受访民众,但比例也仅仅为32%。⑥这也是一些重债国政局动荡和出现罢工骚乱的主要背景。因此,欧盟该往何处走,欧洲能否走出危机,就成为欧盟及其领导人迫切需要面对的重大政治课题。

欧债危机作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引发欧洲多国经济持续低迷和重债国家频繁社会政治动荡,也使得欧盟及其一体化建设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再度引发关于欧盟一体化建设的政治合法性怀疑。欧债危机既削弱了欧洲民众对欧盟及其领导人政治决断的信任,也刺激了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在欧洲的盛行。

这突出表现为欧洲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度下降。一些成员国内部以怀疑欧元和欧盟为标志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公众对欧盟产生的漠视、隔阂甚至恼恨情绪使欧洲民意中的欧洲认同意识受到削弱,甚至质疑欧盟未来存在的价值;在当前危机背景下,公众更加感觉自己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难以影响欧盟的决策过程;同时,他们对欧洲精英的信任度也出现下降。⑦不仅以英国为代表的传统疑欧派内部公众排斥欧盟情绪再次推高,即便一向被视为欧洲一体化发动机之一的德国,目前支持深化欧洲一体化的民意基础也大不如前。根据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德国公众舆论也开始对向“更欧洲化”方向迈进表示出不情愿:51%的受访德国民众更愿意德国离开欧元区;总体上,70%的德国人“厌倦了”“欧元危机”,77%的德国人反对“更进一步的一体化”;70%的德国人不想要一个“欧洲合众国”。这表明欧洲进一步走向一体化的可操作空间很有限。⑧

同样,皮尤舆情研究中心2012年5月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危机已经引发了欧洲民众对欧洲经济、欧盟成员身份和欧洲一体化、欧元及自由市场体系等方面的信任全面下降。欧洲公众特别担忧失业、通货膨胀、公共债务。类似恐惧正进一步刺激欧洲内部不确定性和消极性情绪。⑨在对欧盟8个成员国民众进行的这项民意调查发现,平均仅有约34%的受访民众认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增强了他们国家的经济,相反绝大多数受访成员国民众现在认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削弱了他们国家的经济。持负面看法的受访民众最高比例的国家恰好也是重债国希腊。相比之下,只有德国受访民众对欧洲一体化持相对积极的看法,但持正面看法的比例也仅仅略微过半(59%)。不仅如此,调查结果还发现,受访民众对欧元和欧洲央行的负面评价远远高于正面评价(参见表2)。欧债危机凸显了欧洲民众对欧盟一体化的负面认知倾向在上升,这种信任危机是欧盟及其领导人今后必须严肃正视的政治现实。

欧债危机对欧盟国际影响力的削弱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对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其自身地位心态日益复杂。当前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既促使欧盟进一步意识到深化内部合作、加强欧洲一体化的现实紧迫性,也确实削弱了欧洲的自信心和软权力影响。就其国际负面影响而言,欧盟外部形象及其国际影响力明显受损,至少可以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和负面效应的不断外溢,欧洲一体化及其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受到质疑,对欧盟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多年来,几乎整个世界都羡慕欧洲一体化不断取得的积极成果,并把欧盟视为地区一体化最成功的典范。从亚洲到非洲及南美洲,许多区域性国家集团在勾画其地区机制和规则时,试图复制欧洲一体化的模式和经验。但是,欧债危机爆发后,标志欧洲一体化最近期成就的单一货币体系开始受到更多怀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已经在改变和冲击欧洲单一市场及其未来前景。随着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和欧盟内部分歧日益凸显,欧洲一体化及欧元体系开始失去一些光环,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正受到负面影响。正如有分析指出的,这将对欧盟在全球贸易谈判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的地位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首先,如果欧洲这个旧大陆不能有效解决其自身经济问题,新兴市场国家将更不会愿意接受来自欧洲的建议,这将使欧洲更难以在类似20国集团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制中寻求自身利益。其次,这将使欧盟在谈判特惠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时更为艰难。如果欧洲单一市场萎缩,那么获得进入该市场的机会也将更少有吸引力。世界其他国家就更不会愿意为换取与欧盟的贸易协定而做出让步。⑩

二是伴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和欧洲经济低迷,欧洲的价值观外交魅力相对下降。欧洲人一贯自豪的人权外交号召力大打折扣,欧盟近年来在联合国的人权动议响应者出现下降就是明证。其实,这种下降趋势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十分明显。例如,上世纪90年代,在联合国大会关于人权事务的表决中,欧盟曾获得超过70%的支持;而在2006年~2008年的2届联大会议期间,欧盟获得的支持率分别降为48%和55%。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在联大立场获得的支持率则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50%上升为2006年~2008年间的74%。俄罗斯的动议获得的支持也大幅度提升。更为糟糕的是,在新一届人权委员会中,欧盟的立场被一半以上的表决挫败。欧盟在联合国的影响力下降,表明其正在失去政治可信度。欧盟一直试图把人权与政治对话捆绑在其对外援助和贸易协定中,这日益引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反感和抵制。有分析指出,欧盟在联合国的影响力下降体现在3个关键论坛上:联合国大会、人权理事会和安理会。自上世纪90年代,欧盟失去联合国成员中至少25个国家的常规支持,欧盟在安理会中日益感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斗争。11 根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2010年发布的分析报告,2009年~2010年间,欧盟在联合国大会关于人权事务表决中获得的支持仅为40%。12 该智库2011年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2010年~2011年间,欧盟在联合国的人权事务表决中获得的支持与上年度大致持平(约44%),而且欧盟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出现分歧往往涉及巴以冲突问题。13 总之,根据该智库2008年以来发布的系列分析报告,欧洲在联合国的权力地位趋向衰弱,集团政治正在兴起,欧盟在人权事务表决中的立场所获得的支持正逐渐受到侵蚀;正在不断增长的反西方多数力量的崛起,不断通过联合国阻止包括欧洲发起的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在联合国影响力的显著衰落恰恰就是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特别是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严重打击欧洲的背景下发生的。与之相对应的,正好也是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并且政治影响力不断上升之时。欧洲正是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经济困境中同时感受到了外部新兴力量对当前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有力冲击。这种冲击也是促使欧盟及其成员国寻求变革和强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外部动力。

 欧盟提出强化一体化建设新构想

欧债危机及其负面影响的持续蔓延,凸显欧盟的制度缺陷需要修正和完善。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欧盟开启了一系列重要行动,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政治经济新构想,旨在通过强化一体化应对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的严峻挑战。

“民族国家联邦”构想。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012年9月12日在欧洲议会的讲话堪称欧盟版的“国情咨文”。他代表欧盟委员会提出今后欧盟雄心勃勃的发展方向——走向“民族国家联邦”,并宣称欧洲需要一种“新思维”。其核心就是要真正完善经济货币联盟,强化政治联盟建设。为此,巴罗佐在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式的推论:全球化要求更进一步的欧洲统一,更进一步的欧洲统一要求更进一步的一体化,更进一步的一体化要求欧洲更进一步的民主。14 该构想强调,一个深刻而名副其实的经济货币联盟和一个具有连贯一致的外交和防务政策的政治联盟,意味着目前的欧盟最终需要演变。这既是欧洲的需要,也是欧洲的政治目标。民族国家联邦不是一个超级国家,而是一个能够应对欧洲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由民族国家构成的民主联邦,其中每个民族国家和每个公民都能够更好地掌握自身命运,并以此方式共享主权。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共享主权意味着更多的权力。该政治构想与当前欧盟内部对欧洲一体化前景表示悲观的民意基础相距较远,而且近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容乐观,但毕竟还是描画了一个颇具雄心的蓝图,其象征意义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它传递出欧盟积极争取的方向:当前意味着完善基于政治承诺的经济货币联盟,并最终打造一个更强有力的欧盟。

“走向更紧密联盟基本蓝图”及其步骤。2012年11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走向更紧密联盟基本蓝图》,提出了加强欧盟在财政政策等领域一体化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及相关措施。15 该蓝图回顾了欧盟为应对欧债危机所采取的危机反应措施:包括预算监管、经济政策监管、金融管制和监督、出台危机解决机制应对金融市场脆弱性及减轻危机蔓延风险等。16 此外,该基本蓝图再次强调了政治联盟建设的基本导向——强调民主合法性与责任。财政和经济的进一步相互作用需要与之相称的政治一体化。欧洲议会需要确保在欧盟层次上(特别是欧盟委员会)采取的任何决策的民主合法性。因此,进一步加强欧盟机构的作用必须伴随着欧洲议会按照欧盟程序的相应介入。加强欧盟的民主合法性还涉及扩大欧洲法院的权限。可见,该基本蓝图实际上描画了一个全面的经济、货币、预算和政治一体化路径,所提出的更密切协调被视为今后应对欧盟范围的经济问题所必需,旨在确保为此做出的反应得到协调和更为有效。

“银行业联盟路线图”。2012年12月9日,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正式提交“银行业联盟路线图”。17“路线图”肯定了欧盟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而做出的一系列决定性行动,经济货币联盟有了重要改进,具有重要意义的金融改革议程也正在执行。同时,“路线图”指出,完成欧盟管制框架的改革虽然很关键,但还不足以成功应对经济货币联盟所面临的重大金融稳定威胁,因此有必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应对欧元区内部的特定风险。路线图设定了单一监管机制内涵,指出了通向银行业联盟的步骤。“路线图”表示,银行业联盟的创立不能损害单一市场的统一和完整。单一市场和银行业联盟是相互强化的过程。欧盟委员会将继续加强金融稳定,确保银行业在欧盟单一市场内部有个公平的运行环境。“路线图”指出,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引入单一监管机制、共同的储蓄保障制度和一体化的危机管理框架。“路线图”强调欧盟有手段解决其当前的弱点,并把建立银行业联盟作为迈向真正的经济货币联盟至关重要的一步。

欧盟2012年度最后一次峰会,终于就欧元区国家走向更紧密的银行联盟达成初步协议。这意味着可能从2014年1月起,欧洲央行将开始对欧元区银行拥有直接监管权。单一监管机制虽然主要针对欧元区国家,但也向其他欧盟国家开放。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指出,这表明欧盟和欧元区是当真的,打算真正采取行动,并宣称欧盟不会容忍对欧元区6000家银行中的任何一家缺乏监管。18 基本蓝图解释了签署经济货币联盟的成员国必须比整个欧盟行动更快、更坚决。这意味着欧盟内部多速的一体化模式会更加明确。

欧债危机对“多速欧洲”和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

欧债危机既是欧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欧盟深化内部改革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欧债危机赋予欧盟进一步一体化的现实动力。有分析指出,欧元危机爆发以来,大量权力开始转向欧盟层面,并使政治联盟建设更具可行性:欧盟委员会监督成员国预算能力得到加强,“欧元附加协定”确定了共同体对成员国有关劳动力市场、养老金和税收等关键性政策监管的新承诺;加强了欧盟委员会和欧元集团对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宏观经济失衡的监管权力;签署“经济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条约”(即财政契约),等等。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的政治倡议,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民族国家联邦”政治构想,再次引发关于政治联盟的新争论。19中国和欧盟仍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并且处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需要不断充实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仍需重视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建设及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

欧盟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压倒性工作仍将是争取摆脱危机,近期政策重心将呈现内部关注优先于外部关注的基本倾向。从欧洲总体形势看,这场危机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外溢,造成欧债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难以获得根本解决,重债国家经济低迷和债务不可持续态势严峻。换言之,失业率高企,经济复苏乏力,欧洲走出经济困境的难度远超出许多观察者的预期。作为欧洲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的集中体现,欧债危机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值得重视。以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重债国家,虽然接受欧盟层面的金融救助,但由于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性问题,特别是竞争力不足、效率低下等弊端,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而社会支出过高与经济实际发展水平存在的缺口更是难以靠外部救助获得切实解决。因此,这些重债国家的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欧元区、乃至欧盟的经济软肋和沉重包袱。以法国等国为例,虽然债务危机尚未对其经济形成根本性的打击,但已有明显迹象表明这些国家也不是没有问题,如果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它们将进一步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而中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已经深受欧债危机负面影响,其中多数国家的失业率高于欧盟总体失业率,就是明证。目前德国和一些北欧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强有力竞争优势,基本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是,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在高度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它们也难以独善其身。欧债危机事实上也已经对它们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即便是游离于欧元区之外的英国,也受到欧债危机的牵连,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根据欧洲央行的预测,2013年欧元区经济低迷疲软的局面还将持续,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下降0.3%,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重债国经济将继续萎缩,平均失业率会继续攀升,重债国内部贫富差距有可能拉大。所有上述情况意味着:欧盟当前和今后压倒性的使命就是继续采取果断行动,尽早争取摆脱欧债危机困境。这有可能使欧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内部关注,着眼内部结构性改革,包括推动成员国改革劳动力市场,提高竞争力,强化金融监管及相应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建设。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讨价还价倾向会更为尖锐,欧洲一体化进程将更明显地展现为双速欧洲甚至多速欧洲的特点。近年来,欧债危机使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利益争夺更加集中显现,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加深。主要表现为:其一,欧洲南北部之间,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竞争力差异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更为突出,各自关注焦点也呈现明显差异。2012年11月,欧盟特别峰会围绕2014年~2020年欧盟财政预算谈判,欧洲北部国家基本是欧盟预算净贡献国,大多和英国、德国一样,希望预算紧缩;而南部欧洲国家多为欧盟预算净受益国,更希望保持或新增预算。这次预算谈判凸显出了欧债危机背景下更多的政治敏感性,也再次尖锐地展现了贯穿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利益分歧。当前欧债危机和欧洲经济低迷不仅让欧盟各成员国更敏感地看护和争取自身最大利益,而且也会助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其二,英国和法德之间,甚至法德之间,在欧债危机应对理念上也存在明显分歧,英国长期抱有的怀疑欧盟倾向进一步增强,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1月关于英国的欧盟政策讲话中甚至声称,如果下次大选获胜,将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同时,受多重因素掣肘,法德作为一体化发动机的核心作用也在下降。其三,德国和重债国代表希腊之间的政治信任严重受损,双方民众对对方国家的不满和消极认知因素上升。所有这些因素使得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动力受到显著挫折,欧盟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5年的那种高歌猛进式的一体化建设难以再现。尽管如此,多数欧盟领导人也承认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推进更深层次的欧洲一体化,欧洲共同面临的问题还需要在欧盟层面和成员国层面共同推动解决。欧盟的未来不能仅仅满足于统一市场建设和经济货币联盟建设,也应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联盟。当然,鉴于内部分歧和利益的多元化,这种进一步一体化今后将会更明显地展现双速欧洲甚至多速欧洲建设的特点。欧元区成员国会进一步强化统一监管体系和经济治理机制,而欧盟内部的相对多元化将成为常态,类似英国这种特立独行的表现有可能更为普遍。欧盟和欧元区同步同质的一体化难以再现,有差别的欧洲一体化模式将日益突出。正如法国总统奥朗德所言:“欧洲应该以多速发展为模式,由不同的圈子组成。”

对中国而言,欧债危机对中欧经贸关系确实已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对欧债危机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给予足够重视;但欧债危机也为中欧在特定领域深化合作提供了契机,由此更需要从长远和战略视角,积极主动地通过寻求扩展共同利益汇合点,进一步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就负面影响而言,欧债危机引发的民粹主义在欧洲不少国家抬头,将促使欧盟采取更为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作为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之一的中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欧洲多国经济持续低迷和不断恶化的高失业率助推的民粹主义思潮,右翼排外色彩浓厚,对中国经济在欧洲的存在和扩展尤其排斥。如果这种思潮和政治势力持续坐大,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不到改善,中国可能会成为这种民粹主义的牺牲品。换言之,这种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民粹主义疑惧如果继续渗透到欧洲精英的政治思维中,将对中欧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很可能加剧中欧经贸关系紧张和竞争。因为欧洲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更为欧洲国家政府和民众所关注,欧盟成员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继续在人民币汇率、开放服务市场与政府采购等方面向中方提出更多要求。不仅如此,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对第三方市场与能源供应渠道的竞争有可能突出,甚至会加剧双方争取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经济外交冲突,尤其在中东、非洲、南美等欧洲一贯重要的直接投资地的竞争会进一步凸显。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欧洲对中国产品需求下降(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6.2%),并且对华反倾销调查个案在涉案金额上显著上升(比如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换言之,在欧债危机短期内难有消退情况下,中欧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和紧张性值得重视。

就机遇而言,欧债危机也为中欧关系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欧债危机虽然暂时导致欧洲对华产品需求下降,但由于中方基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积极扩大对欧产品的进口,中欧贸易向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其次,欧债危机虽然使得欧洲民众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更为敏感,但总体而言,欧洲多数国家政府对中国在欧投资持欢迎态度,这为中国投资者进一步参与欧洲经济、扩大在欧直接投资提供了难得机遇。对中方而言,如何通过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投资经营和经贸合作,逐步减少欧洲的疑虑,并敦促欧方切实为中方在欧投资便利创造必要条件,仍是认真对待的课题。再次,欧债危机背景下,也正是中欧双方各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加速调整之际,这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具发展潜力的契机。特别是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推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制、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领域,双方都有加强合作的需求和空间。

总之,根据目前态势(包括欧洲方面自己的估计),欧债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即便按照德国总理默克尔相对乐观的估计,至少还要持续5年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既要着眼当前现实,更要做好长期应对准备,要充分认识这场危机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据此进一步思考对欧洲的中长期政策措施。因为毕竟欧洲是中国最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注释

1 Kirsty Hughes, "European Politics and the Euro Crisis: Ten Failures", Friends of Europe Policy paper, 28/11/2011.

2 OECD, "OECD Economic Surveys: Euro Area 2012", OECD Publishing, 2012.

3 José Manuel Barroso, "State of the Union 2012", Address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12 September 2012. http://ec.europa.eu/soteu2012/.

4 参阅欧洲统计局官方网站,"Unempolyment Rate",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tgm/table.do?tab=table&language=en&pcode=teilm020&tableSelection=1&plugin=1

5 引自中国新闻网2013年3月12日报道。

6 Pew Research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European Unity on the Rocks", Released: May29,2012, http://www.pewglobal.org/2012/05/29/european-unity-on-the-rocks/ .

7 Janis A. Emmanouilidis, Josef Janning et.al., Stronger after Crisis: "Strategic choices for Europe's way ahead", Strategy Paper on the State of the Union, EPC, June 2011.

8 ulrike Guérot , "The euro debate in Germany: Towards political union?" European Council for Foreign relations, Reinventing of Europe Project, September 2012, p.7-8.

9 Pew Research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European Unity on the Rocks", Released: May29,2012. http://www.pewglobal.org/2012/05/29/european-unity-on-the-rocks/ .

10 Sebastian Dullien, "Why the Euro Crisis Threatens the European Single Market",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ECFR) Policy MEMO, ECFR/64, October 2012.

11 Richard Gowan & Franziska Brantner, "A Global Force for Human rights? An Audit of European Power at UN",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ECFR), ECFR Policy Paper, September 2008.

12 Richard Gowan and Franziska Brantner, "The EU and Human Rights at the UN: 2010 Review", ECFR Policy Brief, ECFR/24, September 2010.

13 Richard Gowan and Franziska Brantner, "The EU and Human Rights at the UN: 2011 Review", ECFR Policy MEMO, ECFR/39, September 2011.

14 José Manuel Barroso, "State of the Union 2012, Address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12 September 2012. http://ec.europa.eu/soteu2012/. part II," the Challenge--A new thinking for Europe".

15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A blueprint for a deep and genuin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Launching a European Debate, Brussels, 30.11.2012,COM(2012) 777 final/2.

16 Ibid, part 2.

17 Communication from European Commission to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European Council: A Roadmap to a Banking Union, Brussels, 12.9.2012, COM(2012) 510 final.

18 EU moves closer to banking union. http://ec.europa.eu/news/economy/121214_en.htm.

19 Dullien Sebastian and Jose Ignacio Torreblanca, "What is Political Union?" European Council for Foreign Relations(ECFR) Policy Brief, ECFR/70, December 2012.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Strategic Observation on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Prospects for the China-EU Relations and the EU Integration Process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Fang Lexian

Abstract: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is an economic crisis as well as a social-political crisis. It not only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European economy, but also challenges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Europe has long been proud of. This debt crisis, to some extent, has weakened Europe's political confidence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has had considerable influences on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the China-EU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European integration process, the possibility of a two-speed Europe or a multi-speed Europe will be stronger. In face of the protracted and complex European debt crisis, China still needs to focus on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continue to carefully think about how to respond.

Keywords: European debt crisis, European integration, China-EU relations

【作者简介】

房乐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研究方向:欧洲一体化与中欧关系、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政策。

主要著作:《欧洲政治一体化:理论与与实践》、《欧洲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论文)、《欧洲议会对华涉藏决议的政治内涵分析》(论文)等。

标签: 中长期   危机   观察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