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创新“工程学”

摘要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是互联网和再生能源的产生,这势必引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要素与正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社会企业家精神、法人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些非经济要素的密切结合,将为应对20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种种弊端带来新的治理思路。社会创新与新产业革命结伴而来,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应从公共服务、人才储备、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打造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升级版营造环境。

关键词 产业革命 社会创新 社会管理

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反响。《经济学人》评论道,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把21世纪的两种新技术——互联网和再生能源结合起来,探索人类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把适应新经济模式所需要的社会发展模式也描绘出来了。在里夫金看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正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社会企业家精神、法人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些非经济要素与经济要素密切结合,必将打破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各走各的阳关道、营利组织过于强势以致非营利组织步履维艰的局面,并为应对20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种种弊端带来新的思路。社会创新与新产业革命将结伴而来。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探索阶段,主要在两个方面酝酿突破:一是针对社会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和平台,在交流和碰撞中形成新的理念和方法,参加交流和碰撞的部门包括非营利组织、企业、政府、专家学者、职业服务供给商、创效评估人员等;二是在传统的金融体制内,植入社会和环境效果评价,引导私人资本进入社会和环境领域,产生了诸如社会创效证券、小额贷款、小额保险等新的金融产品和组织形式。

社会创新及其兴起

社会创新的内涵与外延。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是指与人类新的社会需求有关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举措等,其范围从工作条件改善、教育变革,到社区发展、公共卫生,甚至拓展到非营利组织领域。社会创新具有交叉意义,它既可以指创新的社会过程,诸如技术方法等,也可以指创新的目的。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关注跨部门的社会创新尤为重要。在这个领域,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更使社会创新成为可能。

社会创新在继承与发展中实现,它通过跨学科和跨部门形成新的组合与组织结构,在新的组织和机构中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理论。①社会创新理论,尤其是关于社会机制体制理论可以被视为社会学理论中的“工程学”。它不是关注和研究现有的社会机制体制产生的社会目标,预测和解释这些体制机制的预期结果,而是设定出适当的体制机制来实现设定的目标。“创新”是指有完全计划的、有确定目标的革新活动,也指新出现和形成的部分领域、机制要素或者在一个已经存在的机制关系框架范围内的行为方式,其目标或者是使已经存在的各种方法、程序实现最优化,或者是更好地满足新出现的和发生变化了的功能要求。②社会创新通过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的方式可以是商业模式,也可以是非商业模式,但必须是有效的、可复制的、创新性的。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创新已经覆盖了就业、扶贫、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未来它还将覆盖因互联网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区域性社会创新是通过团结、合作和文化多元化加快地区社会发展的过程。各国都非常关注如何探索和形成新的治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等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重点放在社区合作和治理,以及地方和区域层面经济生活的社会角色定位。欧洲一些基金组织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社会因素,在建设城市网络和减少不利群体或邻里关系紧张等方面开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纳入地方规划,推动地区社会健康发展。

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社会创新的背景。社会创新的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实践探索。社会创新在文字上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的文献中。③当然,如果作为一个思想去追溯,可以延伸到19世纪思想家的思考和探索,马克思、韦伯、欧文是这类探索的先驱。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创新如雨后春笋,出现了所谓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模式,以及亚洲国家政府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创新等。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工程学   视野   社会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