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城乡、振兴乡村的“战略支点”作用。这一支点效能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将高质量发展这一宏观主题,贯彻到县域发展的全面实践中。
“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县域发展全局的“棋眼”。金湖县立足苏北“水韵湖城”的资源禀赋,聚焦“生态立县”战略,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价值导向与县域治理现实路径深度融合,以“促产业结构更优、促营商环境更美、促人才集聚更强、促文化影响更深”的实践路径,从产业、政策、生态、社会等各方面塑造县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推动县域发展全面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促产业结构更优:从“规模增长”到“质效双升”
县域产业发展必须把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产业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县域发展的长远竞争力。“十四五”时期,金湖县坚守“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推动产业从“小而散”向“集群化高端化”跨越,同时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让产业结构的“含绿量”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主导产业,锚定高质量发展产业方向。县域产业发展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具体情况,避免同质化、内卷化竞争。金湖县明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机制,坚决拒绝高污染、低效能项目,积极引进绿色低碳产业。通过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备的产业格局带来要素资源的充分流动,并以量变引发质变,最终实现金湖县产业质态的跨越提升。“十四五”时期,金湖县规上工业产值稳步攀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5个车间获评省级智能示范车间。
善用生态优势,激活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金湖县践行“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三湖环绕、鱼米之乡的荷藕资源,打造贯通一二三产的荷藕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5亿元;并创新“水生蔬菜无废产业模式”,将荷藕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废弃物转化为下一产业环节可循环利用资源。万亩荷花荡、水上森林等生态景区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带动2024年度全年旅游收入达68.12亿元,实现了旅游收入与城市知名度的双提升。从荷藕的循环经济到景区的“颜值经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正加速成为推动金湖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强化科技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针对企业创新瓶颈,金湖县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专家教授深度合作。同时,由县委、县政府牵头,面向社会与科研机构发布技术需求、“悬赏”解决方案,以“有为政府”撬动“有效市场”。常盛动力从传统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小巨人”企业,产品拓展至无人机靶弹配件;海科纤维研发的保暖纤维打破国外垄断。这些成果证明,通过精准施策与政企合作,县域企业完全有能力引领相关领域前沿科技发展。
二、促营商环境更美:从“慕名而来”到“同心筑梦”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营商环境的关键是制度环境,金湖县聚焦系统性构建健康有序的县域“企业生态系统”,以提高行政效能、明确监管底线的“硬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软环境”。

(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供图)
“并联”审批加速度,提升高质量发展行政效能。金湖县打破项目行政壁垒、优化审批流程,推行“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产、竣工即交付”一站式服务,多重审批环节同步推进,为企业经营发展“争分夺秒”。试点实施“容缺后补”机制,允许项目建设主体在容缺办理预审手续后45天内完成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审批程序有“温度”而又不失“力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需求专人专办,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江苏清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拿地到投产较原计划提前半年;总投资53亿元的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一期项目从洽谈到开工建设仅用时不足百天……这种“金湖速度”的背后,是县委、县政府“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行政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切实实践。
宽严相济守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监管屏障。县域高质量发展需要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府监管要同时做到“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金湖县创新“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模式,通过建立网络即时响应机制,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减少非必要干预,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对生态保护、生产安全等关键领域强化精准监管,坚决依法依规处罚破坏生态环境与生产安全的相关生产经营行为。这种“宽严相济”的监管方式,旨在守住政策红线、保障市场秩序的同时,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透明的预期,实现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
优化服务强保障,凝聚高质量发展政企合力。金湖县创新建立“吹哨报到”机制,要求服务企业的相关责任人时刻跟进最新进展,确保企业诉求点对点快速响应、即时办结。精准推出“苏科贷”等惠企金融产品,以金融优惠政策护航企业“加速跑”。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杉青水秀,为荷而来”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多企业家自愿成为金湖的“代言人”,他们因“水韵湖城”的优美生态慕名而来,又因完善的服务政策和健全的营商保障决意扎根。江苏清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吉林不仅在原定投资总额基础上追加投资,还主动引进 8 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以商引商”的乘法效应。
三、促人才集聚更强:从“孔雀东南飞”到“群凤竞还巢”
“十四五”时期,金湖县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健全人才全面服务保障体系,让城市更有“温度”,培育出集聚人才的“荷”磁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供图)
完善服务制度,驱动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金湖县落实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要求,因地制宜地解决人才来金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扫清障碍。县委、县政府积极畅通人才、企业、政府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县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等措施,县领导直接与一线诉求“面对面”“心贴心”。配以政企早餐会、恳谈会等形式,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去年13场恳谈会收集的127个问题办结率达100%。针对初创科技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制定《金湖县科技人才项目招引奖励办法》,特别对5000万元以下“小而美”项目给予精准支持,助力来金初创企业成长壮大。
办好关键小事,夯实高质量发展民心根基。县域高质量发展要聚民心、合众力,就要在方方面面“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金湖县整合人才服务事项,打造“一窗受理、高效办结”的人才服务平台,政策宣讲、企业开办等相关事项一站办妥。秉承“101% 服务”理念,人才服务始终“向前一步”“提前一下”;建设人才公寓、发放人才补贴,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将安居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即时考核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要求即接即办。“在这里没有‘潜规则’,只有‘明规矩’”,赛欧信越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士海的感言,道出了人才与企业的共同心声。
拓宽引才渠道,汇集高质量发展人才合力。金湖县整合线上线下人力资源,通过公众号、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实时发布企业用工需求。政府即时沟通合作高校,邀请重点企业赴各地高校直聘人才。定期举办“月老牵线”联谊会、“青年人才看金湖”交流会等活动,助力来金人才安家金湖。如今,金湖县已引进多名国家级人才,多项人才项目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留存率保持高位。赛欧信越有限公司的陈士海从安徽来到金湖,不仅成就了事业,更安家落户成为“新金湖人”。人才的集聚正为金湖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四、促文化影响更深:从“情感认同”到“文化赋能”
建县于1959年的金湖“年纪虽小”,但可以真正成为所有来金者、在金者的故乡。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金湖县以“人间烟火”搭建个人与城市间的“心灵桥梁”,致力于让“尧帝故里”“荷都金湖”的文化底蕴内化为浸润人心的独特温情,外化为招才兴业的强大磁场。这份文化底蕴,能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支撑。

(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文化活动织密情感纽带,激发高质量发展情感共鸣。金湖县连续6年举办“城门挂春联”活动,邀请书法名家与企业员工、返乡人才共同参与,让外来企业家在墨香中感受“家的年味”。中秋时节,村镇“中秋晚会”则成为政企互动、人才联谊的平台:南高齿集团技术骨干与村民同台表演,企业家分享创业中的酸甜苦辣,在外人才回乡建言献策。上海客商正是通过村镇“中秋晚会”了解金湖后,当即决定投资建设荷文化主题民宿。带有金湖特色的文化活动已超越纪念仪式本身,让所有参与者在情感共鸣中真正感到“此处心安”。
以文化细节彰显城市温度,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从年货市场开通外来企业员工优先采购通道,到春节前温情满满的“新金湖人座谈会”;从企业园区精心设置的“荷都文化角”,到柳编技艺、金湖民歌、莲湘舞等非遗走遍车间食堂、传遍城乡巷陌——金湖以充盈的文化细节彰显“金湖人好”的城市人文,让外来人才在文化浸润中自然生出归属感。南高齿集团多名外地技术人员主动申请落户,县域人才回流率较“十三五”提升28%。这种润物无声的“软环境”让“安心创业、幸福生活”成为现实,最终凝练为金湖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无法复制的内生动力。
以文化特色激活乡村全面振兴,赋能高质量城乡协同发展。金湖县深耕“荷文化”特色,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依托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湖环绕的水乡生态,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荷”文化主题文旅,通过鼓励农民经营民宿、主题乐园等,为农业人口的就业提供更多可选项。“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培育,更让柳编、荷藕等乡村特产直销全国市场。乡村建设好不好,关键在于农民的生活水平高不高。如今,金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乡村治理满意率达98%,“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县域发展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民生、经济、生态等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金湖县下好县域发展这盘“棋”,关键在于以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盘的“胜负手”,引导县域发展实现“聚业、聚人、聚心”,在此“三聚”的基础上善作善成、久久为功。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金湖县将继续凝聚全县三十万人民的合力,在生态颜值与发展质效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航道上奋楫前行、行稳致远,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中,续写“水韵湖城”更加灿烂的时代新篇。
(作者:贺宝祥,系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湖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