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太原理工大学“朱景梓先生事迹及实物展陈育人基地”正式揭牌,成为传承科学家精神、助力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朱景梓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著名专家,躬耕教育科研45载,创建全国首个齿轮传动研究室,在圆弧齿轮、少齿差行星传动等领域取得开拓性成果,培养大批栋梁之才,诠释了“瞄准需求、敢为人先、兴工强国”的精神内涵。
基地以“生平简介、教学育人、科研成果、成果应用、硕果累累”五大版块系统梳理朱景梓事迹,展出10块生动展板及核心设备:1台其指导设计的摆动式锥齿轮试验台、7台曾用机床(含承载民族工业记忆与时代印记的20世纪30年代格里森机床),以及全球首台齿数差1双曲柄式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等展品。每台设备皆镌刻着朱景梓“科研扎根实践”的执着精神,串联起我国机械传动技术从艰难起步到创新突破的发展脉络。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传动学科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传承“瞄准需求、敢为人先”精神,构建“本硕博贯通+产学研融合”培养体系。学科历史可溯源至1902年,1960年成立全国首个齿轮传动研究室,现聚焦金属成形工艺、智能矿山装备等方向,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互联网+”金奖、“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新增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项,获发明专利200余项,梁建国团队研发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铺放设备已服务航空航天领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大量人才走向航天、高铁等战略产业。
基地不仅是精神传承的载体,也是校地协同育人的创新平台。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培养“懂技术、有担当、善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智能传动+”交叉研究,助力山西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形成“科研-育人-产业”协同发展生态,让“兴工强国”初心在新时代学子中薪火相传。(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