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让政策“红包”精准落袋

幻灯片-人民论坛锐评1

生育津贴直达个人的政策“红包”,“秒到”时代来了?10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视野”报道:一场生育津贴支付流程的变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辽宁、江苏已于近日正式发文,将于11月1日起在全省实现生育津贴直达个人。届时,全国将有25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的变革,不单是支付流程的简化和提速,更是我国生育保障体系从“单位保障”迈向“社会保障”、从“粗放管理”走向“精准服务”的一个关键转折。生育津贴直达个人,不仅有望激励育龄人群生育意愿,还能保障女性经济权益、减轻企业负担,为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注入新的动力。

从以往来看,“单位申领、社保拨付、单位转发”的传统模式,虽在特定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行政耗损,其固有的弊端也容易成为权益保障的“堵点”与“风险点”。有的用人单位或因经营压力、管理失范,使得截留、拖延、克扣津贴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女性因生育离职或单位社保缴纳不全,陷入权益“悬空”的困境。这无形中加剧女性对职业中断与经济损失的焦虑,构成抑制生育意愿的隐性壁垒。津贴直发个人,正是对此类痛点的精准回应,它犹如一道“防火墙”,从根本上杜绝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确保好政策的“含金量”成色更足。

“生育津贴直达个人”的关键,正是在于“去中介化”的权益直达。通过社保(医保)系统与金融机构的直连,将津贴精准发放至受益者账户,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滴灌。这一变革,首先在健康投资层面具有显著的激励意义,直接发放模式提升家庭尤其是孕产妇,在医疗服务决策中的自主权与经济能力。其次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直接发放模式消除因垫付压力可能导致的企业对育龄女性的隐性就业歧视,不仅减轻企业的运营负担,还提升企业聘用女性员工的积极性,为女性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这正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生动体现,标志着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深刻转变。

当前,为增强政策合力,各地开始积极探索“直发+”模式延伸生育支持链条。例如,云南普洱为三孩家庭额外提供每年800元的育儿津贴,还有一次性补助和托育费用补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明确,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的妇女,可同样享受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报销。这些充满暖意的人性化政策与“生育津贴直达个人”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覆盖“孕产哺育”全周期的支持网络,切实减轻家庭的综合负担成本,让家庭“生得起、养得起”的底气更足。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这看似“一小步”的改革,折射出公共服务理念迈向人性化、精细化的“一大步”。唯有以改革勇气破除制度性障碍,以绣花功夫完善执行细节,方能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为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常嫦 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