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基层治理(2)(1)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成为一贯传统。“十四五”规划首次通过互联网征集民意,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让规划充分吸纳群众智慧;更加重视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让国事与家事紧密相连。民意直达决策。

民生福祉是衡量规划成色的标尺。当前,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比如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十五五”时期需要直面这些民生痛点,通过系统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把“民生清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从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到浙江温州的“民营经济创新”,从“支部建在连上”到“社区网格治理”,历史一再证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是最鲜活、最丰富的智慧源泉。“十五五”规划善于汲取群众智慧,鼓励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中大胆探索,让蕴藏在人民中间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人民满意是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规划是否成功,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群众评价机制,把评判权交给人民,让政策效果由群众来检验,确保“十五五”规划真正成为顺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求的行动纲领。

五年规划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十五五”规划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汇聚起最强大的力量,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阶段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5级选调生 杨昊)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