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纵横 > 正文

【社会纵横】场馆育人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召开

社会纵横

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新时代场馆育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共同承办,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1家单位协办的“场馆育人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于10月25日在成都理工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场馆代表、学术期刊编辑及研究生等260余人。开幕式由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泽兵主持。

1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上,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胡兵致欢迎辞。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情况。胡兵强调,成都理工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持续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近年来,学校以“场馆育人”为重要突破口,依托“四馆二室一院三基地”等校内丰富场馆资源,率先开设“场馆里的思政课”,建设“场馆思政”教材教辅体系,建强“场馆育人”队伍,系统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成理特色的场馆育人模式。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通过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以场馆育人新成效持续赋能“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2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胡兵致辞。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张澜涛认为,成都理工大学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倾力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形成的场馆育人模式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影响。本次研讨会为全面推进场馆育人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搭建了平台、丰富了载体、凝聚了智慧,将有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他希望成都理工大学充分利用省内外专家资源,加强内外场馆联动,拓展育人空间,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育廉馆”打造成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育人品牌。

3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张澜涛发言。

4与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共设置五个主题报告阶段。

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由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主持。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家庆以“上好思政课要‘真懂’‘会用’两手硬”为题、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以“场馆赋能‘大思政课’的社会空间新范式构建”为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玉华以“场馆里的思政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为题分别作报告。

第二阶段主题报告由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明主持。齐鲁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张庚灵,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冯瑛,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贺苗,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田永秀,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华,成都理工大学纪委副书记何文均,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潘东菁,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奋生分别围绕场馆育人的价值逻辑、模式构建、实践路径等作报告。

第三阶段主题报告由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屈陆主持。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先春分别就场馆育人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及场馆在“大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作专题报告。

第四阶段主题报告由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剑飞主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曲洪波、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云、郑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江雁、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晓娟、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副局长文飞云分别就馆校合作、协同育人、精神谱系融入等主题进行交流。

第五阶段主题报告由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周玉主持。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富胜、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所副所长冯秋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学术研究科科长杨孟昀、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虚仿实验中心主任王磊、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科研顾问金鑫分别围绕场馆资源整合、VR技术应用、馆校协同创新等内容作报告。

在颁奖仪式环节,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冯瑛、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颜怀坤、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旭亮为获奖论文作者代表颁奖。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永泰主持颁奖仪式。

闭幕式上,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文麒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紧扣“场馆育人赋能‘大思政课’建设”主题,在理论探索中明晰方向,在实践分享中凝聚共识,实现了深化认知、拓展路径、汇聚合力的预期目标,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注入了新活力。(高诗嘉)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