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总觉得烟草打假离自己很远,现在通过社区普法,能更好地维护我们老百姓的权益,心里踏实多了。”广州市天河区兴华街伍仙桥社区居民李叔指着鸡颈坑公园的卷烟打假宣传栏说道。这个曾经假烟问题突出的社区,如今正通过“亮灯行动”凝聚起公众打假的合力。
伍仙桥社区地处天河、白云两区交界,交通便利、物流密集的特点曾让这里成为制假“温床”。涉烟违法活动日益隐蔽,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令居民深感忧虑。
“基层治理既要‘严打击’,更要‘重普法’。”广州市天河区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天河区局”)负责人深知,要彻底破解打假难题,必须让法律意识深入人们心中。2024年以来,天河区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多方参与、密切协作”机制,在伍仙桥社区试点开展烟草普法“亮灯行动”,通过点亮“街区”“人心”“法网”三盏灯,构建“执法+普法”的治理新格局。
照向街区,“风险角落”变身为“普法阵地”
鸡颈坑公园曾是卷烟制运售假的高发区,同时也是覆盖学校、城中村、小区的居民活动核心区——人流密集、需求迫切,成为“街区亮灯”的首选之地。
工作人员在鸡颈坑公园卷烟打假主题宣传点进行科普。
2023年,天河区局率先启动兴华街卷烟打假综合治理点建设一期工程,在鸡颈坑公园打造固定宣传栏,公开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典型案例解析、假烟识别方法和举报投诉渠道等内容,方便居民了解。2024年推进二期“亮灯”工程,原本普通的立牌被改造成亮化景观,每天夜晚照亮的不仅是公园步道,还有宣传栏上的法律条文,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让“打假普法”更加醒目。
“亮灯行动”的核心,是让法律意识真正走进每个人心里,让曾经的“风险角落”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法治课堂”,为卷烟打假筑牢群众基础。
分层宣贯,群策群力织就“监督网络”
“老板,这是‘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请贴在店铺显眼位置。”在2025年“6・29烟草专卖法颁布纪念日”当天,天河区局工作人员走进伍仙桥社区的商铺,开展精准化宣传。这样的场景,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开学季”等重要节点已成常态。
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点,天河区局精心制定“分众化普法方案”:面对普通居民,重点讲解打假法规、假烟对健康的危害及线索反馈方式,结合网格化管理激发公众监督热情;对于学校周边商户,反复强调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法律后果;在校园里,生动的“流动课堂”通过短视频、实物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们认清电子烟的危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天河区局通过海报、手册等形式,详细介绍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13、市政服务热线12345等渠道,并承诺对举报信息严格保密。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了“群众主动监督、执法有效响应”的良性互动。
织密法网,精准防控拧紧“打假发条”
伍仙桥打假工作站电子屏幕上的“楼宇风险图”,是“法网亮灯”的关键,通过对辖区楼宇实施网格化“亮灯”赋码,动态追溯检查情况,让打假工作更精准、更高效。
为了让“法网”不留缝隙,天河区局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联合天河公安建立“一盘棋”执法机制,不仅共享情报信息、联合办案,还在案件查处后,通过社区公告、工作站公示栏等渠道曝光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强化法律震慑;同时,由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街道工作人员等组成的40人巡逻队,定期清查出租屋,随身携带宣传资料,向房东和租客讲解“三清一停”政策,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此外,依托监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发现风险点就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警示信息,实现监管“不打烊”。
租客们表示,这种“执法现场变普法课堂”的模式,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贴近生活的“安全指南”。自2023年以来,天河区局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共侦办涉烟大要案百余宗,查获假烟上千万支,刑拘数十人,获省公安厅贺电表彰。
下一步,天河区局将继续优化“亮灯行动”模式,把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延伸到更多区域,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执法监管更有温度,为构建健康有序的卷烟市场环境、筑牢基层治理安全防线持续发力。(广州市天河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冯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