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治理】选人用人须加强党性鉴别

基层治理(2)(1)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选人用人加强党性鉴别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质量和国家事业的兴衰。要切实做好此项工作,需从政治境界、忠诚廉洁、实干担当这三个关键的“现实维度”深入探究与把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政治“广角镜”检验境界站位。党性鉴别首要聚焦政治层面,干部的境界格局是其政治素养与为民情怀的直观体现。在风云变幻的复杂局势下,干部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于重大原则问题前保持高度清醒,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考察干部要注重其日常点滴中深植的内在格局,尤其是在“进退留转”前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过度追逐短期“显绩”,忽视关乎长远发展的“潜绩”,甚至将个人私利置于集体与人民利益之上。这要求组织部门运用好“政治显微镜”,把干部置于重大斗争、基层一线以及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进行长期、动态地观察与考量。例如在一些重大项目推进、应急处突等关键时刻,观察干部是否真正为群众利益着想,确保“能者上”始终行驶在正确的政治航道上。

用廉洁“探照灯”识别纯度底色。忠诚与廉洁构成了党性的坚硬内核,是干部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在选人用人时,要在重大考验、利益诱惑以及复杂形势冲击下,检验干部对党忠诚的纯度,观察其是否能始终如一地坚守信仰,做到言行一致。清正廉洁是干部立身之本、履职之基,必须以严苛标准衡量干部对权力的敬畏之心,以及在面对“糖衣炮弹”诱惑时的自律能力。尽管当前反腐斗争取得显著成效,但“四风”问题仍存在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风险。组织部门应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不仅关注干部“一时”的表现,更考察其“一贯”的行为作风。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巡视巡察等多种方式相互印证,坚决杜绝“带病提拔”,从多维度确保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让实践“试金石”检验担当成色。在选人用人时,重点考察干部在面对发展瓶颈时的攻坚锐气,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的历史耐心和韧劲,以及身处改革深水区时的智慧与勇气。识别干部的担当能力,需将其放置于实际工作的“熔炉”中淬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观察其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看其勇闯“无人区”的胆识;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线,考察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情怀。坚决破除“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心态,为那些勇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提供广阔舞台。例如通过“一线考察”机制,深入工作现场精准掌握干部在推动重点工作、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的实际表现,让那些任劳任怨、扛重活、打硬仗的干部及时得到重用,形成“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鲜明导向。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乐农村党总支副书记 魏诚怡)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