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窗口此起彼伏的问询、田间地头深浅不一的足迹、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这些细碎而鲜活的场景,共同勾勒出基层干部最真实的工作日常。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基层工作者,经过这段时间的岗位淬炼,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基层从不是镀金增色的“跳板”,而是淬炼本领、磨砺心性的“练兵场”。干部唯有真正沉下身子扎根群众、甩开膀子实干担当,方能在这看似狭小的方寸天地间,种出民心所向、馥郁芬芳的“为民花”。
基层工作是一本“民心账”,算对算准这笔账,关键在于“脚下沾泥”。初到岗位时,我曾陷入认知误区,以为基层工作不过是按部就班走流程、依循规章履职责,只需将文件精神传达下去、把群众材料收集上来,便算完成任务。直到真正投身民生工作一线,深入接触各项事务,才猛然顿悟:基层工作的每一项任务背后,都牵动着群众的生计期盼;每一份报表里的每一组数据,都藏着百姓最真实的需求。
基层干部若始终固守办公室的“舒适区”,隔着屏幕听汇报、对着文件作决策,看似高效便捷,实则容易与群众的真实需求脱节。如此一来,再好的政策也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味,再优的服务也会因缺乏温度而打折。唯有主动走出办公大楼,常走泥泞的基层路,常坐群众家的板凳,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把他们的急难愁盼一一记在心上、落在账上,才能让工作方向不跑偏、服务供给更精准,真正对接民心所向。
基层工作的底色是浓郁的“实干色”,擦亮这抹底色,离不开“手上有招”。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事务繁杂如麻,小到家长里短的民生琐事、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到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落实,桩桩件件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虚功。基层干部绝不能做遇事推诿的“甩手掌柜”,而要争当主动上前的“解题能手”。
面对群众满脸疑惑的“问号”、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难点”,既有吃透政策“上情”的钻研精神,把上级部署的要求、出台的政策嚼碎悟透;又有摸清基层“下情”的务实态度,全面掌握辖区的实际情况、群众的所思所盼,找准问题的症结与关键。唯有将“上情”与“下情”紧密结合,用接地气、能落地的办法破解难题,用钉钉子般的韧劲推进工作,才能彰显真担当、体现真作为,让实干底色愈发鲜亮。
从业务流程审核时的“锱铢必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漏洞;到日常事务办理中的“全程留痕”,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据可查,规范履职正是筑牢廉政防线的关键所在。基层干部的权力来自群众的信任与托付,唯有始终绷紧纪律之弦,守住廉洁底线、不越规矩红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赢得群众的长久信任,让为民之路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连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与喜怒哀乐。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履职尽责中算清民心账、在真抓实干中破解民生忧、在清正廉洁中守护群众信,于基层这片肥沃的土壤上用心耕耘,让“为民之花”常开不败、吐露芬芳。
(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 姚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