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昌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建网络、强保障、优服务”,积极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老年助餐服务新模式,切实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强化组织引领,系统谋划服务网络。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动员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升治理效能。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协调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凝聚民政、财政、市场监管、街道党工委等多方力量。制定并印发《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政策导向与服务标准,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老年助餐设施建设与运营,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筑牢阵地基础。严格按照“自愿申报、多级审核、现场验收”的程序,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助餐服务点位建设。由街道社区摸排需求、宣传动员、推荐选址,相关部门联合审核,确保每一个助餐点都规范、安全、可靠。截至目前,已在不同街道完成首批5个标准化老年食堂的建设与认定,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雏形。围绕目标拓展。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力争年内实现7个城区街道助餐服务全覆盖。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进一步摸排潜力点位,对接社会资源,加快布局建设。预计,随着网络的完善,全年服务老年人人次将突破10万,切实将助餐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格局,成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
注重政策协同,构建多元保障机制。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和精准化的补贴机制,逐步建立可持续的支撑机制。探索多元筹资机制。打破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鼓励餐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价格优惠;引导社会资源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支持助餐服务,体现责任共担,确保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实施精准阶梯补贴。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目标群体,西昌市实施了分类分档的补贴办法。对本市户籍60至79周岁的老年人,每餐给予2元补贴;对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餐补贴3元。同时,设定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0餐次,既保证了补贴的有效性,也避免了资源浪费。这项政策极大地降低了老年人的就餐成本,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严格规范服务标准。通过党组织监督、行业部门监管等方式,严格要求各助餐点提供的餐品标准不低于“两荤一素”,确保营养均衡。同时,要求餐品定价必须低于市场同类价格,让老年人真正得到实惠。全年预计结算助餐补贴资金约25万元,有效平衡了运营成本与老年人承受能力,确保了助餐服务“惠而不贵”、可持续运营。
推动科技赋能,提升服务便捷体验。探索将科技手段融入助餐服务环节,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现代的就餐体验。智慧赋能高效运营。引入了银联商务智慧养老助餐网络系统,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员积极协助,引导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首次进行信息录入时完成人脸信息采集。老人就餐时,只需“刷脸”即可完成身份核验和费用结算,系统自动进行补贴抵扣,有效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尤其是在高峰时段缓解了运营压力,也减少了传统刷卡、现金支付可能带来的不便或风险,改善了用餐体验。个性服务延伸关爱。考虑到部分高龄、失能、行动不便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西昌市在组织集中就餐之外,同步推出了入户配送服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网格员、志愿者、低龄健康老人等力量,组建送餐服务队,将热饭热菜直接送到老人家中,解决他们“最后一米”的就餐难题,传递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多元激励调动热情。为了进一步培养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提高助餐点的利用率,与合作的工商银行联合推出了“周二持卡消费随机立减”等优惠活动,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就餐的积极性。自7月1日正式运营以来,已完成1900余名老年人的“刷脸”信息录入工作,日均就餐人次稳定在200以上,智慧助餐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获得了老年人的普遍好评。(中共西昌市委组织部 曾传浩;西昌市民政局 姜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