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治理】为基层真减负 为治理增效能

基层治理(2)(1)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必须清醒认识到,为基层减负并非简单做“减法”,而是一项以人为本、以效能为导向的系统工程。唯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让人民群众受益满意的目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大事”。基层工作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减负的要义在于,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精简不必要的环节,让基层干部能够从形式主义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减负”与“赋能”有机结合。基层干部是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肩负着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减负绝不是减责任、降标准,而是减去不必要的形式主义束缚,让干部能够轻装上阵、聚焦主业。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既要为干部减轻不必要的负担,也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减负增效、实干有为”的鲜明导向。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回潮。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纠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基层心声,推动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善于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效率,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负担。

归根结底,基层减负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和基层干部精气神提振上。这要求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减负措施落地见效。通过持续努力,必将能够构建起职能科学、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 王涵冰 陈晔星)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