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典型经验 > 正文

【乡村全面振兴】“党建+多元产业”新模式,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增长点

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通过党组织牵头统筹资源、党员带头探索模式,推动形成多条各具特色、稳健可持续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领航资源盘活,唤醒“沉睡资产”促增收

坚持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在手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一体推进清查核实集体资产、量化经营性资产、确认成员身份、颁发股权证书等工作,为股份合作筑牢基础。乡镇党委引导村集体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对闲置校舍、厂房、集体草场、荒坡等资源,通过自主开发、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石乃亥镇肉隆村党支部牵头推进千头牦牛养殖项目,以承包模式实现年增收3.1万元;龙羊峡镇德胜村党支部推动集体荒坡入股光伏项目,年获固定分红3.7万元。按照“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思路,整合40个脱贫村“闲置”“趴账”资金1873.6万元,配套县级财政资金4178.69万元,在黑马河镇建成产业园、文化交流中心,预计年收益达300万元。截至目前,99个村通过盘活资源均实现年增收47.3万元,推动“沉睡资产”向“活力资本”转变。

党建赋能特色种养,筑牢产业根基扩体量

围绕全省产业“四地”建设,整合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江苏援建资金、州县配套资金等共计20495万元,重点支持11个乡镇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等工作,依托高原冷凉气候和纯净生态,做大青稞、油菜、饲草料等特色种植业,做优牦牛、藏羊、生态牧场等高效养殖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6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带动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廿地乡五村联合社在党组织引领下发展藏羊养殖,累计收益226.57万元,已向群众分红116.99万元。目前,全县村集体主导的特色种养业年总产值突破405.875万元,产业根基持续夯实。

党建聚力文旅融合,激活生态资源添动能

充分挖掘环青海湖、龙羊峡库区区位优势,投入资金164.25万元专项支持9个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精品项目,构建民宿集群、农家乐联盟、自驾车营地、土特产集市、文化体验馆等业态矩阵。黑马河镇加隆村、正却乎村等4个村成立青海观日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年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00余万元;江西沟镇探索“民宿+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全镇182家民宿年收益达1497万元。如今,发展民宿、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已成为环湖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乡村旅游成为环湖地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引擎。

党建引领绿色能源,探索“光风互补”拓新途

充分借鉴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经验,大力推进村级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采取“联村共建”“一村一站”模式覆盖40个村,年均发电收益960万元,持续收益期超20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阳光收入”。同时,探索“光伏+牧草”“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新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绿色低碳、多方共赢”,为村集体经济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王静)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