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10月17日,多部门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涉及财政收支、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等方面。一份份“量”“质”双升亮眼成绩单凸显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交汇点,我们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接续奋斗,才能让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奋斗的足迹,映照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步伐。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不是简单的时间递进,而是目标的延续与升级。“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几个台阶,2025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无数行业、无数人的埋头实干。河北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未来之城”,地上千年秀林绿意盎然,地下“集体宿舍”保障民生,云端“城市大脑”高效运转,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缩影;洛轴集团聚焦“高精尖”,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七成,产品“上天入海”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彰显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韧性。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一个个产业突破中积累起来的现实,每一步奋斗都在为最终目标筑牢根基。

接续奋斗,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引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五五”期间更需在“质”的提升上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关键突破口,“手撕钢”不断刷新钢材薄度的世界纪录、CR450动车组领跑全球、中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是“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必然结果。“十五五”期间,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既要持续攻坚“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制造的自主可控,也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既要扩大内需激活国内大市场,释放消费潜力,也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开放空间,让国际合作项目成为互利共赢的坚实纽带。

接续奋斗,要筑牢改革与民生两大支撑。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浙江义乌通过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改革,让“世界超市”联通全球;上海彭浦新村街道旧改收官,让“老破小”变身现代社区……改革要奔着问题去,民生要围着群众转。既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壁垒,也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民生保障要从“有”向“优”升级,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发力,把政策红利精准送到群众心坎上,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

接续奋斗,要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主动求进。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等挑战,我国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稳住经济大盘,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证明“稳”是前提;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体现“进”是方向。要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粮食、能源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端得更牢;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持续发力,让长三角的创新活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优势、中西部的资源潜力充分释放,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唯有做到以稳保进、以进固稳,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十四五”的坚实奠基到“十五五”的接续发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奋斗的汗水。只要我们始终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定能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王小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