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基层青年党员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基层青年党员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的发布,为新时代基层青年党员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扎实推进基层青年党员教育工作,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深学细悟,以理论之光照亮青春之路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要建立"三位一体"的学习机制:一是抓好集中学习,定期举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组织青年党员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等重要著作,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二是开展实践教学,组织青年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先进示范点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地察看、亲身体验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青年党员论坛""理论沙龙"等活动,鼓励青年党员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某街道党工委通过开展"晨读半小时"活动,组织青年党员利用上班前时间开展理论学习,并通过"微党课"形式分享学习心得,取得了良好效果。
精耕细作,以教学之法滋养青春之花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因人施教、精准施策。要着力构建分类分级培养体系:对于新入职青年党员,重点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帮助他们系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对于成长型青年党员,注重加强能力培训,通过"导师帮带""岗位练兵"等方式提升履职能力;对于骨干型青年党员,着重强化政治训练和实践锻炼,选派他们到重要岗位经受历练。同时,要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等现代教学方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某开发区创新开展"模拟管委会"教学,让青年党员扮演不同角色,处理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复杂问题,有效提升了“实战”能力。
知行合一,以实干之姿铸就青春之魂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育的成效要体现在推动工作上。要建立健全实践锻炼机制:一是推行"一线工作法",有计划地安排青年党员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一线岗位锻炼,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本领。某县实施"青苗计划",选派优秀青年党员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全程参与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有效提升了群众工作能力。二是搭建干事创业平台,通过设立"青年党员先锋岗""创新工作室"等载体,鼓励青年党员在改革创新中担当作为。三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实践表现作为评价青年党员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
健全机制,以长效之制保障青春之基
做好新时代基层青年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重点要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健全培养管理机制,建立青年党员成长档案,实施全过程跟踪培养。某市建立"青年党员成长积分制",从理论学习、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维度进行量化评价,实现精准化管理。二是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青年党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在职务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三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党校、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等优质资源,为青年党员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对青年党员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要以《大纲》为指引,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优秀青年党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新城管委会 孙卯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