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正文

【党建创新】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党建创新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教授 刘世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谢彦珩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对开展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兴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是做好新兴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为破解新兴领域思想政治工作难题、筑牢新兴领域群体思想根基提供了正确指引。

全面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

党的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有效传递主张、政策和声音,以吸引、感召、动员社会大众的能力。号召力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前提,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新兴领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劳动力群体,是新时代增强党的号召力的重要场域。

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需要组织建设和话语创新双管齐下。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建设拓展渠道。在新兴领域中探索灵活多样的党组织设置方式,依托群团组织、社区街道和行业协会,构建网格化、扁平化、条块结合的组织结构,推动单建、共建、联建相结合的组织建设。同时,运用信息筛查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摸清党员队伍底数,明确党员责任,并进行追踪管理,形成精准的组织联系网络,使党的思想教育工作有载体、有依托。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话语实现价值感召。打造适应新兴领域特点的宣传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创新话语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将理论、战略和政策转化为民众熟悉的语言和场景,以身边发生的故事、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递党的声音,增强主流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切实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

党的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有效的思想引领和关心服务,使社会大众在思想上、情感上和价值上向党靠拢、形成团结奋斗全力的能力。如果说,号召力是让党的声音传递出去,凝聚力则是将社会力量聚合起来。在新兴领域增强党的凝聚力,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关系到能否将新兴领域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对党的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

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需要超越一般性的宣传动员,通过强化情感和价值认同铸就精神内核。第一,以共同目标整合多种诉求。我们要将宏大的战略目标与新兴领域群体的职业愿意、发展关切紧密结合,将国家战略规划转化为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具体“路线图”, 引导他们在参与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升级、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个体需求与国家进步的同频共振。第二,以情感联结深化组织共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实现全覆盖,更要与其群体的职业生态和社会交往深入联结,通过组织技能比赛、行业沙龙、文体联谊等活动加强情感沟通,同时为特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增进其对党组织和所在单位、社区的认同。第三,以微观叙事引导价值认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抽象到具体、从宏大主题到微观叙事。特别是要讲述好新兴领域普通从业者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在广泛的社会群体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其投身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内生动力。

有效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影响力

党的影响力是新兴领域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有效扩大党的影响力,才能科学引导新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规范新社会组织的行为取向、塑造新就业群体的价值认同,从而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有效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影响力,必须构建一套适应新兴领域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机制。第一,推动党的理论从原则指导向行业实践转化。要加强理论研究与话语创新,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议题深度融合,积极回应科技创新、市场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切实增强对新兴行业和组织理念与发展方向的塑造。第二,做实政策解读和利益疏导。针对新兴领域群体的特征,创新政策解读方式,通过案例解读、情景模拟等形式,讲清楚政策制定的初衷与惠民利民的实效。同时,要建立健全党组织牵头的利益协商机制,注重对新兴领域群体的思想沟通和预期引导,使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成为凝聚共识、增进认同的过程。第三,加强对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介入新兴领域的标准制定和规范建构过程,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有公正、透明和包容性的规则为新兴行业和组织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