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纵横 > 正文

【社会纵横】强基固本筑堡垒 精准监督提质效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纪委监委全面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社会纵横

为全面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今年以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纪委监委坚持把加强乡镇(街道)纪(工)委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的关键抓手,通过选优配强干部、强化基础保障、整合监督力量等系列举措,全面提升基层监督质效,让监督触角直抵“神经末梢”。

选优配强“领头雁”,锻造基层监督“主力军”。平安区纪委监委针对乡镇(街道)纪(工)委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加强向区委的请示汇报,争取区委支持,严把纪检监察干部入口关,把政治过硬、熟悉基层、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全区8个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全部专职专任,平均年龄39岁,均具备中共党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等条件。同步配齐配强纪检专干,1万人以上乡镇已配备2名专职纪检干部,1万人以下乡镇已配备1名专职纪检干部,实现“专干”全覆盖。同时,深化“两员合一”管理模式,将纪检专干、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统筹整合,压实基层监督责任,构建起“乡镇有骨干、村级有触角”的监督网络。如今,基层纪检干部主动监督、敢于执纪的意识显著增强,成为守护基层政治生态的“尖兵”力量。

联动协作“一盘棋”,打通审查调查“中梗阻”。针对乡镇(街道)纪(工)委办案“力量弱、人情干扰多、质效不高”等痛点,平安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对联点乡镇(街道)纪(工)委案件查办进行全程业务指导,对未立案的乡镇实行重点帮扶,并深化片区协作机制,将全区划分为3个协作片区,按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纪检监察室+乡镇(街道)纪(工)委”模式,统筹调度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和乡镇(街道)纪(工)委力量,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办案格局,推动“破零攻坚”。截至目前,全区8个乡镇(街道)纪(工)委全部实现自办案件“破零”,“室组乡”协作联合办案24件,基层办案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监督执纪力度显著增强。同时,严格落实“乡案区审”制度,所有乡镇(街道)纪(工)委自办案件均由区纪委监委综合二室统一审核把关,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今年以来,乡案区审21件,严把案件“质量关”,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夯基提能“练精兵”,提升履职尽责“硬实力”。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夯实乡镇(街道)纪(工)委履职根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纪(工)委办公场所升级,统一设置谈话室、信访接待室等功能场所,配备录音录像、安全防护等必要设备,实现办公有场所、谈话有保障,为基层执纪执法提供硬件保障。强化乡镇(街道)纪(工)委干部培训与实践锻炼,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以案代训”模式,先后组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区纪委监委举办的为期1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规定集中学习会、为期3天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能力提升培训班、14期“清风平安•纪法实务讲堂”以及9次上级纪委监委业务培训,参训干部500余人次。持续实施“跟案学习”“以案带训”,目前,已选派沙沟、三合、石灰窑、洪水泉、古城、巴藏沟等6名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干部到区纪委监委“跟案学习”,在实战中提升发现问题、谈话突破、证据固定等核心能力,乡镇(街道)纪(工)委案件办理质量稳步提升。(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纪委监委 耿颖超)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