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人大处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是地方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是基层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大代表熟悉基层和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汉区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历史上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镇的发祥地,辖区面积28.29平方公里,地均GDP达54亿元/平方公里,经济密度居湖北之首。常住人口68.9万,人口密度2.58万人/平方公里,是人口和城市功能高度集中的典型城区,治理难度和挑战大。中共江汉区委一直致力于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提出要“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江汉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通过平台赋能、创新赋力、机制赋效,把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中,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切实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平台赋力,建强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的主阵地
人大代表履职阵地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江汉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点的建设和融合发展,使代表联系群众的触角从社区延伸到楼宇、园区,全方位、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
推动全面覆盖。江汉区率先在13条街道109个社区建立代表联络站,持续深入推进代表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代表信息、活动计划、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依托社区书记、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高标准打造唐家墩街道马场社区、汉兴街道常二社区等11个示范性中心联络站,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相继建成良友大厦、CFD时代财富中心、武汉CBD民生金融中心、房开大厦“环后襄河”楼宇代表联络站和江汉经济开发区园区“代表之家”,覆盖全区3大主导产业和5大新兴产业集聚区,把代表联系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楼宇和园区,打造系统化、立体式人大履职阵地,为助力基层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例如,新华街道良友大厦楼宇代表联络站每月开展代表接待活动,由代表轮流或集体参加接待,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企业融资、人才招引、租金减免、白领食堂建设、停车场改建等30余个问题。
推动融合发展。积极申报设立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定期开展省、市法规草案意见征求活动,首次承办《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草案)》基层立法听证会,组织律师、电梯行业、行业协会、物业企业、街道社区、业委会等多方面代表围绕电梯使用安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发表意见,对法规修改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在汉兴街道常二社区建立全省首个基层备案审查联系点,成立由人大代表、居民骨干、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备案审查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进行阵地共建、功能共融、成果共享,充分发挥联系点法律“智囊团”作用,让有经验的法官、律师和调解员共同参与社区纠纷调解,成功化解了铁塔基站信号塔迁移、垃圾分类收集屋选址建设等200余起矛盾纠纷。
创新赋能,提升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的精准度
江汉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创新推出“民呼我应·代表有约”活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目标,组织动员江汉地区人大代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切实提升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精准度。
双轨驱动。线下,以地域为单位,按照就地从便、合理编组原则,将辖区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让代表们有家可回、有事可干、有劲可使;以行业、系统为单位,建立法治、财政经济、城建环保、社会建设、教科文卫5个代表专业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和作用。例如,法治和财经小组代表围绕聚焦“制度性降低金融成本”,共谋深化“法院+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开展金融纠纷诉讼费缓交试点,并进一步尝试破产债权争议诉讼“0收费”等举措,提高市场主体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线上,建设“江汉人大网上工作平台”,设置“活动报名”“履职登记”“选民意见”等功能模块,实现选民意见“码”上收集和代表建议转办、督办、评价“一网通办”,打造服务代表、联系选民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代表联络站”。
上下联动。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汉口历史风貌区建设、物业城市改革、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等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民呼我应·代表有约”活动。各人大街道(开发区)工委因地制宜、探索实践,充分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例如,北湖街道开设“邻里夜话”活动,在小区改造中融入屋顶光伏花园、清洁能源充电站、智慧电梯、自发电运动器材等低碳设施,年均减碳135.51吨,让2700多户居民获得低碳实惠和减费优惠。唐家墩街道开展“小区治理月月谈”活动,推动安友花园小区一年内成功加装7部电梯,极大提升了老龄化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汉兴街道通过“家长里短”活动,代表踊跃认领实事项目,推动红梅里社区铁路小区居民楼成功安装天然气管道,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小区188户居民的“用气难”“用气贵”问题。
机制赋效,增强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的实效性
江汉区人大常委会始终以问题和效果为导向,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路径方法,切实做好代表嵌入基层治理的“后半篇文章”,助力基层治理效力提升。
闭环管理提效力。全过程做好民意收集和处理反馈工作,形成“收集整理、分类协调、交办转办、督办回复”闭环工作机制。例如,针对马场社区三金华都小区楼房外墙渗水脱落、开发商不履行维修判决的问题,唐家墩街道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小区实地察看。经过分析研判,形成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由社区公益律师指导业委会向法院申请依法强制执行,法院以代履行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进行维修施工,费用由开发商支付。建议交办后,代表实时跟踪楼栋外墙修复进展情况,监督见证开发商、维修公司、业委会签订执行结案协议,推动这一“老大难”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双向互转聚合力。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线索共享、联合调研、结果互通、案例宣传等工作机制,先后围绕电动车消防安全、医废处置、道路交通安全、新兴业态监管等领域,共办理双向衔接转化案35件,通过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个问题,推进一项工作落实,实实在在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例如,针对区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强整治电动车“飞线充电”乱象的建议》,区检察院将其转化为全区电动车安全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推动江汉辖区当年新建电动车棚111个,智能充电桩985个。针对区检察院发出监管医疗美容机构排放污水行为的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将其转化为《关于加强对医疗美容机构排水入网监管的建议》,推动全区深入开展排水许可执法工作,消除同类医疗美容机构污水排放安全隐患。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