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让作风建设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从基层窗口的服务效率,到重大项目的推进速度;从对民生诉求的响应态度,到政策执行的精准程度,作风建设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党心与民心,丈量着治理能力的高低。

优良作风非一日之功,其形成需要持续用力的韧劲、久久为功的耐心。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心头事”,才能主动担当作为。比如,有的地方通过“一线办公”机制,要求干部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直面问题、现场解题,让“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变成“走到群众中找答案”,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让决策更贴近群众、贴合实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风建设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要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让隐形的作风问题无所遁形。可以通过“明察暗访+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窗口服务、项目推进、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检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及时亮剑、严肃问责。同时,畅通群众反馈渠道,设立便捷的投诉举报平台,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监督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靠实绩来检验。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作风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让那些踏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要为实干者撑腰鼓劲,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打消干部“不敢为、怕担责”的顾虑,让干部能够放开手脚干事创业。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从具体实事入手,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用真诚付出赢得群众信任,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普遍自觉,当“群众至上、服务至上”融入每一个工作细节,就能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作风建设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赖嘉立 彭良龙)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