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年轻干部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应主动锤炼党性修养、筑牢纪律防线,努力修好“有底线、守规矩、知敬畏”的三重境界,成为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忠诚卫士。
以底线思维校准航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底线是不可逾越的政治生命线。身处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年轻干部时常面临“熟人社会”的人情羁绊与模糊地带,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通过党性教育、纪法教育将纪律内化于心,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微腐败”,在人情往来中坚守立场,将“禁止向管理服务对象借款借物”“不得在便民服务中索要好处”等具体要求转化为行动坐标,警惕“围猎”腐蚀,做到心有所守、行有所止,在基层工作环境中精准把握权力边界。
以规矩意识锻造筋骨,做落实中的“实干家”。规矩的生命力在于知行合一。基层是检验规矩执行力的主战场,基层干部日常承担着惠民资金发放、征地补偿、项目审核等涉及“微权力”运行的工作,必须牢记“干事担事是职责所在、价值所系”,坚决摒弃打“擦边球”的侥幸心态,严格按程序办事、依政策执行。要持续规范村级招待、物资管理等费用支出,破除“人情惯例”的心理羁绊,小到拒绝一筐土鸡蛋、严控一顿招待餐,大到管好项目审批、资金监管,不搞特殊、不搞变通、不搞花样,不折不扣恪守规矩,在“小事小节”中锤炼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
以敬畏之心涵养品格,做作风上的“干净人”。敬畏是规矩意识的内化与升华,源于对人民重托的深刻认识、对党纪国法的由衷尊崇、对岗位责任的自觉担当。基层年轻干部须始终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深入群众、听取民意,自觉接受内外监督,确保每一项决策、每一笔经费、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公开和监督。要慎初慎微、勤于自省,常态化开展“思想大扫除”“行为大体检”,通过审视自身行为、查找自身短板,时常警醒自己,不断绷紧行为之弦,真正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他们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雷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