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应以精准监督聚焦问题症结、以刚性执纪纠治歪风陋习,推动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文明婚育理念深入人心,促进淳朴乡风建设落地生根,共同筑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
精准监督发力,破除陈规陋习。要将监督探头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构建“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群众监督”的立体监督体系。一方面抓早抓小、强化日常监督,既紧盯党员干部是否存在“彩礼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行为,也核查村规民约中有关彩礼限制条款的执行情况,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陋习;另一方面,深化“室组地”联动机制,开展专项督查,全面排查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之机违规宴请、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破解基层治理“中梗阻”。同时,借助“码上举报”等数字化平台拓宽监督渠道,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让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无处滋生。
党员示范领航,弘扬文明乡风。党员干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在群众中具有旗帜和标杆作用,需通过系统性引导夯实示范根基。充分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政策解读、典型案例警示和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解读移风易俗政策要点,以党员干部违规涉彩礼案例明确纪律红线,以文明新婚俗案例推广实践经验,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摒弃落后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意识。同时,严格执行干部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主动接受监督,以制度刚性保障干部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实现“以身作则”带动“身边改变”的辐射效应。
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将中央部署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需构建“制度完善—协同联动—监督问效”的闭环体系。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彩礼上限、违规惩戒等硬性条款,推动“软规范”变成“硬约束”;建立纪检监察、民政、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线索共享、督查联动,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事宜坚决查处并通报曝光,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借机敛财等腐败问题。同时,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规范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运行机制,赋予群众议事协商和监督评议权,使移风易俗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基层治理层面巩固整治成果。
强化文化浸润,培育新风正气。移风易俗本质上是一场文化重塑,需从思想源头培养群众的文明自觉。深入挖掘本地传承已久的优良家规家训,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善行义举榜公示”等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将家风建设与文明倡导相结合,以优良家风浸润人心、涵养正气,推动乡村民风持续向好;灵活运用乡村大喇叭、微信群、文化墙等载体,用“百姓话”讲“身边事”,传播文明婚恋、节俭办事的理念,让文明新风可感可学;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地方戏曲、小品、歌舞等文艺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主动摒弃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移风易俗更需久久为功。要坚持严的基调,以常态化监督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向上向善,让文明节俭、孝老爱亲的新风吹遍乡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中共丘北县纪委 王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