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00后”青年群体职业选择新风向

【摘要】数智技术驱动的组织革新与技术迭代,对“00后”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与职业流动轨迹具有深刻影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使“00后”青年群体拥有更具包容性、自主性、差异性和灵活性的就业环境,衍生出个性化、弹性化、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关键词】数智时代 “00后”青年群体 职业选择 代际转型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组织革新与技术迭代发展,对“00后”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与职业流动轨迹具有深刻影响。当下,互联网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这些因素正全面重塑职业生态。不仅为“00后”青年群体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该群体的职业认同、工作稳定性、晋升机会、自我价值实现等。在数智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探讨“00后”青年群体职业选择的新风向与代际转型新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数智时代“00后”职业选择新风向

在数智技术持续驱动与技术模式加速迭代背景下,职业环境改变、职业数智化转型、就业结构重组、职业信念改变、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嬗变,以及就业模式更新,共同推动生成“00后”青年群体新职业形态。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直播等新技术发展与迭代演进,作为“数字原住民”和“数字技术劳工”的“00后”青年群体,展现出注重个性表达、生活体验、兴趣导向与自我价值实现等鲜明特征,成为数智内容生产、数智消费、数智劳动和新知识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和实践者。在数智时代,“00后”职业选择新风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基于物联网、区块链和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物联网技术类”新职业形态。物联网技术转变不仅反映出“00后”青年群体对传统职业结构的突破,而且凸显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社交平台在重塑职业形态方面的重要作用,衍生出物联网创业者、微商、网络营销博主、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互联网营销师、软件工程师、UI设计师、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AI训练师等“物联网技术类”新职业形态。

基于平台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平台经济类”新职业形态。平台经济能够提供更具弹性、多样性、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提供服务,或为平台型企业提供劳动服务。衍生出网络写手、视频博主、网约配送员、电商直播者、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新媒体运营者、网约家政服务员、网络主播等“平台经济类”新职业形态。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衍生而来的“数智云端类”新职业形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在设计、供应、制造、分配、销售、服务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向数智化、云端化加速转型,衍生出大数据分析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人工智能师、AI培训师、商务数据分析师、线上教育师、线上娱乐主播、线上办公者、线上智能标记师、虚拟穿搭师、反欺骗算法工程师、量子算法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数智云端类”新职业形态。

基于兴趣经济、生活体验、休闲经济、健康安全和职业规划等衍生的“兴趣体验休闲类”新职业形态。数智技术提供“媒介化生存”“数智化体验”“新游牧部落”“休闲式劳动”等新模式,衍生出网红美食体验师、品酒师、景点体验师等生活体验类职业,宠物营养师、宠物托儿所教师等宠物服务类职业,陪跑师、食品安全管理员、心理健康引导员等健康服务类职业,以及职业分析师等新职业形态。这些职业往往可以满足“00后”青年群体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宠物服务、健康休闲、职业规划等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

“00后”青年群体职业选择代际转型与新职业特征

在数智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后现代性所倡导的个人主义、自由与个性化价值取向相互交织,正深刻重塑“00后”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路径,催生新职业形态。

传统行业通常具有职级明晰、层级体系完整、纵向组织结构稳定,且生产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较高等特点,涵盖制造业岗位、公务员、教师等工作;而新职业形态正从传统行业模式向网络型组织形式转变,这种新形态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关键要素,兼具弹性、流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00后”青年群体更注重灵活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收入(如直播打赏、绩效奖金)与个人兴趣(如电竞、文学创作、游牧部落)结合,追求经济独立与个人发展。数智技术为“00后”青年群体提供更具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工作机会。数字化平台衍生的新劳动形式,既有虚拟网络平台中可见但现实中不可见的“情感劳动者”,如网络主播、情感咨询客服等,又有平台经济中不可见但现实中可见的“体力服务者”,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文案写手等,他们统称为“数字零工”①。数字劳动者的高流动性、灵活性,加上弹性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传统组织结构和规范化的层级体系。

传统职业选择往往聚焦于追求劳动回报、财富积累和物质欲望满足,重视生存保障、职业稳定性以及工作连续性;而新职业形态正朝着更具自主性、个性化、多样性、包容性,以及有利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新方向转变。在价值取向上,相较于上一代注重生存保障、高薪与稳定,“00后”青年群体更加注重职业是否能够满足自我兴趣、提供持续学习与成长的空间,以及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体现出其对职业自主性与个体性的高度追求。“00后”青年群体积极投身于网络文化创作、独立文艺表达、生活新业态服务、平台经济运营等新兴领域,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和自主创业等多种路径,展现出对职业自主性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偏好,以及对传统线性就业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充分体现数智时代青年职业选择的代际特征和转型趋势。

传统职业模式的核心是物质生产性劳动,处于生产者社会范畴;而数智时代催生出网络结构式的新职业形态,包括数字化表演劳动、消费中的情感性劳动,以及休闲娱乐体验性劳动,其核心是象征消费性劳动,处于消费者社会范畴。数字化表演劳动要求调动消费者情感和感性欲望,将其转化为象征资本,进而转化为经济收益。②数智劳动将休闲活动纳入劳动范畴,提升参与感和认同感,体验一种满足感、平等感和自由感③,体现出数智时代职业劳动与休闲的交织与重塑,表现出劳动活动从生产性物质劳动向娱乐性、消遣性、体验性和情感性的休闲式劳动转变。在具体实践中,一些“00后”网约车司机往往将驾驶视为一种休闲式劳动,借此拓展社交空间、实现新的社会角色扮演,这不仅有助于劳动者获得经济收入,而且能满足其情感需求,实现社会价值。

“00后”青年的职业价值体现出从生存理性到发展理性、从追求财富到个人兴趣与自我价值实现、从“制度依附”到“自主选择”的自我发展代际职业转型。“00后”青年群体关注个人选择、生活机遇与自我实现。数智技术推动“00后”青年群体实现从传统框架“脱嵌”,到职业选择自主权、个人兴趣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转型;从早期的制度刚性约束与青年择业主体性缺失,到自主就业、寻求社会对自身价值承认的转型,并将数智技术衍生的新兴业态(如短视频创作、直播电商等)作为践行职业发展理念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这种择业观的转变深刻反映出当代青年从“制度依附者”到“自主选择者”的自我发展转型,从关注集体价值、劳动过程和工作伦理,走向关注个人选择、自我实现和消费伦理。

“00后”青年群体职业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与破解之策

数智化技术为“00后”青年群体创造更多机遇,使其在就业方面拥有更具包容性、自主性、差异性、灵活性、个性化与弹性化的职业选择。④然而,平台经济、数智经济、灵活用工等新经济形态,容易衍生出一种新型控制关系和资本形式⑤,致使雇佣关系边界、工作时间与权益边界变得模糊,工作时间与私人休息时间的界限被消解。此外,新职业形态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及高流动性等特征,且面临立法滞后、社会保障不完善、职业前景不明晰等诸多问题。

破解“00后”青年群体职业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通过立法、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支持,将新就业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政策保护范围,推进数智时代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强化平台用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推动劳动基准制度革新,完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建立维权绿色通道。二是规避风险转嫁至个人以及出现有组织地逃避责任的现象,强化对平台经济组织的监管,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集体对话机制,完善平台治理体系,优化平台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构建政府、企业、平台、劳动者、工会、人社部门以及立法机关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三是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业技能培训,促使其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强化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其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注: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20&ZD149)成果】

【注释】

①温欣、王玉香:《平台经济下青年新业态劳动选择困境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25年第5期。

②涂永前、熊赟:《情感制造:泛娱乐直播中女主播的劳动过程研究》,《青年研究》,2019年第4期。

③李哲罕:《论“劳动”与“休闲”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探讨》,2022年第4期。

④潘泽泉:《网络“陌生人社交”行为的心理与本质》,《人民论坛》,2020年第30期。

⑤吴清军、李贞:《分享经济下的劳动控制与工作自主性》,《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

责编/周小梨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