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优良则事业昌盛,作风懈怠则危机四伏。干部作风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直接反映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与威信。党员干部肩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责任,应敢于力除形式主义“顽疾病灶”,通过从“作秀”到“作为”、从“被动”到“主动”、既“律己”又“率人”三重路径,锤炼新时代“硬核”作风。
从“作秀”到“作为”,破除形式主义顽疾。少部分党员干部热衷于将工作打造成自己的“秀场”,大展“花招”、大秀“演技”、大亮“唱功”,说的是甜言蜜语、练的是花拳绣腿、造的是空中楼阁,做表面文章、干面子工程,既脱离了工作实际,也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是政绩观的扭曲错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身为党员干部,应干字当头、干事为本,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化“作秀”为“作为”。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钻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本地发展实际,提高科学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把精力放在惠民生、解民忧、利长远的实事上,用兢兢业业的“硬本领”“真功夫”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从“被动”到“主动”,强化担当作为意识。现实中,一些干部习惯等指令、看动静、听安排,缺乏前瞻性、敏锐性、主动性,习惯被推着走,甚至推而不动、促而不为,这种被动应付只会阻滞发展步伐、寒了群众期盼。党员干部应转变理念,变“依样画葫芦”为“主动闯新路”,培养预见性和创造性,扛牢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瞄准民生痛点、发展堵点、改革难点,积极谋划思路、拿出实招硬招,以长风破浪干劲、披荆斩棘闯劲、愚公移山韧劲化解矛盾、推进工作。唯有主动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需,才能在实干中赢得信任、奉献中实现价值。
既“律己”又“率人”,激活作风建设动能。党员干部是事业发展的“领头雁”、群众力量的“主心骨”、初心使命的“排头兵”,应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怀有反躬自省自觉,常清扫思想角落、洗涤灵魂尘埃,面对诱惑清心寡欲,小事小节筑牢防线,权力行使公私分明,不断淬炼干净操守和拒腐定力。党员干部要有“向我看齐”底气,从“严于律己”延伸至“率众而行”,以一身正气带动身边人,以两袖清风影响周围事,构建上下联动政治生态,为事业发展注入持久作风动能。(昆明市呈贡区纪委监委特约评论员 周心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