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出发,准确认识传统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快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主要支柱,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作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传统制造业功不可没。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为我国发展积累了产业升级所需的资本和技术基础,其稳固发展也对经济增长形成坚实支撑。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能够吸纳大量就业,起到了就业“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把传统制造业牢牢攥在手中。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已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发展优势,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约80%。2025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16.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5.5%。这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同时需要看到,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市场需求。在经济活动中,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推动供给的调整和优化。市场需求包括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二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最终需求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最终需求向品质化、个性化方向升级。传统制造业企业只有及时了解消费趋势变化,以需求牵引生产体系和供给体系调整,才能精准匹配市场需求。从中间需求来看,随着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细化,产品生产通常被分解为大量分散的加工任务,中间需求不断增多。这就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技术链路和产业链构成,以满足新市场需求,抓住新产业机遇,嵌入新产业链。当前,数字技术发展为把握需求变化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为此,要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构建需求实时响应体系,实现柔性化、个性化生产,从而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传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要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全过程全方位引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以增强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制造精度、丰富产品品类、降低生产能耗,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本增效,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同时,传统制造业企业要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把握市场需求基础上,发扬工匠精神,久久为功,推动工艺流程优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集中资源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融合互促。推动传统制造业之间及其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能有效推动传统制造业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推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电力等产业耦合发展,推广钢化联产、炼化集成、资源协同利用等模式,推动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加快融合应用。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与上下游服务商深度合作,优化供应链效率,形成敏捷化、定制化的生产服务体系。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新场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推动工业设计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创新生产性金融服务,提升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水平。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培育一批主导产业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