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省建平县聚焦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发展党员工作面临人员不足、质量难控等问题,以建强储备链、深化培育链、严把质量链为抓手,推动新兴领域党员队伍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建强储备链,全域摸排建好“蓄水池”
坚持把牢“源头活水”,以全领域摸排、精准化储备为导向,筑牢党员发展的“蓄水池”。由县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动市场监管、工信、群团、妇联等多部门形成合力,通过“线上数据统计+线下实地走访”双线融合模式,对全县238家非公企业、68家社会组织及新业态网点开展“拉网式”排查,为从业人员精准建档,同步建立企业概况、人员信息、党员分布、入党意愿等多维度信息库,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构建县委组织部统筹谋划、“两新”工委分类指导、属地企业协同落实的三级联动体系,通过单列发展计划、设立专项指标“周转池”等举措,持续向新兴领域倾斜党员发展资源,为靶向培育、精准发展夯实基础。
深化培育链,锻造先锋作用“生力军”
聚焦“育优训强、作用彰显”,针对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特点,创新“政治导师+业务导师”双导师帮带促成长举措,精选党性强、业务精、经验足的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帮带对子107个,通过强化日常引领、业务指导、思想锤炼,助力快速成长。每年县委党校举办新兴领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邀请党校教师、优秀党员企业家授课传经。同时,用好学习强国、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朝阳党建”“建平党建”等线上载体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学在经常。创新“阵地+活动”双轮驱动模式,引导党员亮身份、做贡献,在17家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32个、党员责任区25个,组建党员技术攻坚小组21个。表彰新兴领域党组织7个、优秀党员10名,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召广大有志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整合资源建设“红色驿站”“零工驿站”“党群服务站”48个,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激发从业人员入党热情。目前,全县已储备新兴领域入党积极分子214名。
严把质量链,筑牢政治合格“防火墙”
始终将政治标准贯穿发展党员全过程,严格执行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构建“基层党支部初审—上级党委复审—县委‘两新’工委终审—县委组织部抽查”的四级党员档案审查机制,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法院等8个职能部门进行全方位联审,重点围绕政治立场、遵纪守法、现实表现等关键维度开展“政治体检”,坚决杜绝“带病入党”,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发展党员质量过硬。近年来,累计发展新兴领域党员132名,其中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占比达87.1%,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扎根一线的党员队伍逐步壮大,为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共建平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