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铁流滚滚、战机轰鸣,阅兵仪式震撼人心;屏幕前,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作为新时代的基层选调生,我们应从中汲取力量,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让伟大抗战精神在青春血脉中奔涌不息。
铸忠诚之心,强爱国之基。抗战年代,杨靖宇将军腹中仅余草根棉絮仍奋战至生命最后一刻,赵一曼烈士狱中家书字字泣血却句句铿锵。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贞报国”的赤胆忠心。今日虽无硝烟弥漫,但爱国仍是永恒的主题。作为青年干部,我们须以“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自觉,将岗位职责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乡村全面振兴一线到科技创新前沿,从民生服务细节到急难险重任务,每一份平凡工作都是爱国情怀的实践载体。唯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方能在大是大非前站稳立场,在风浪考验中坚定方向。
砺奋斗之志,闯攻坚之路。十四年浴血抗战,是一部以弱胜强、百折不挠的斗争史诗。面对装备悬殊、物资匮乏的困境,中国军民以“血战到底”的钢铁意志书写了战争奇迹。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仍在眼前:改革深水区的阻力、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我们当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主动到艰苦环境磨砺,在关键岗位攻坚。青年干部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以实干诠释奋斗的真谛。
聚团结之力,扬奉献之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的胜利。新时代的我们,更需赓续“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在基层工作中,要甘当“铺路石”、愿做“孺子牛”,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以“将心比心”的态度化解矛盾,以“办就办好”的力度服务民生。从抗洪防汛的前线到疫情防控的战场,从产业升级的攻关到文化传播的桥梁,唯有凝聚集体智慧、激发团队力量,方能构筑守护人民利益的铜墙铁壁。
承时代之责,启未来新篇。伟大抗战精神绝非尘封的展品,而是奔涌的时代血脉。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既要通过红色研学、VR体验等方式触摸历史温度,更要在理解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科研攻关中的“精益求精”即当代的“奋勇杀敌”,岗位坚守中的“一丝不苟”便是和平年代的“保家卫国”。我们要以黄文秀式“扎根乡土、奉献青春”的赤子之心,以“两弹一星”元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但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炬愈燃愈旺。阅兵仪式上铿锵的步伐,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号角。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帆,以实干担当为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的爱国诗篇,在复兴的征程中挺起青春的脊梁。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办事处 朱田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