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商科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人力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国家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成都大学创新性地成立“5‘O’职业咨询工作室”,以全程化、精准化、精细化为核心,推动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深度改革,为商科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5‘O’职业咨询工作室”的体系构建  

基于学生的职业迷茫,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痛点, 5“O”职业咨询工作室坚持“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个抓手、四个到位”的全程化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秉承一个“精准分析、商涯探索、暖心服务、互助共赢”的工作理念,依托5“O”职业咨询室+一站式服务社区两大物理平台,突出“生涯训练营、学涯模拟考、商涯下午茶”三个抓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精准帮扶、服务细致”四个到位,构建“1234”全程化、精准化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的体系,助推商科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具体实践如下:  

首先是多维度组织架构与资源整合,工作室依托5个事业部制协同运作,利用PBL项目制分板块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设立“生涯训练营”“商涯下午茶”“学涯模拟考”“天涯访企拓岗”“心涯新媒体”五大事业部,分别聚焦生涯唤醒和职业胜任力训练、行业职业探索、考试类测试和考情辅导、就业市场分析、线上咨询与服务,形成“唤醒—突破—明智—开拓”的全链条指导,给予学生360°的职业关怀。  

政-校-企-友四维联动。联合教育系统、人社系统的政府单位咨询顾问、校内导师、行业(企业)导师、校友导师、党团先锋学生骨干队伍组成“政-校-企-友”四环联动的职业导师团队”,提供政策解读、产业行业探析、个人能力提升、团队合作实战等多元化职业支持。  

其次是精准化课程设计与沉浸式探索,一方面分层分类精准指导:针对不同年级差异化课程设计。大一至大四分别侧重职业启蒙、能力提升、素养强化与求职准备,通过“5‘O’微课堂”、5‘O’共学树、5‘O’成长营等贯穿学生大学四年。例如,大一学生加入“生涯训练营”,进行职业唤醒与启蒙,大二学生参与“商涯下午茶”,与行业精英对话;大三学生通过“学涯模拟考”,提升求职应试能力;全学段学生深入“天涯访企拓岗“;持续探索产业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沉浸式职业探索:引入生涯嘉年华活动,同学们在“葡萄熟了”“不一样的烟火”“心愿叮咚超市”“摘星行动”项目中进行自我探索;在“我是组织一块砖”“企业连连看”“行业知多少”项目中进行职业认知;通过“掀起职业的面纱”进行职业探索;通过“奥德赛”计划进行生涯愿景的绘制;通过SMART工具制定行动计划等。在沉浸式活动中帮助同学们清晰定位,发现成长目标,获得成长的方向感。

最后是实战导向的就业市场对接,首先推行访企拓岗常态化,在充分自我认知、职场胜任力提升、行业认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就业市场的现实需求成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最接地气的一环。同学们求职的方向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脚踏实地地调研和分析。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更多产业行业企业的校企合作的链接,开拓更多的就业市场,实现“开拓”的功能。带领学生走进企业OPENDAY、参与“逐梦计划”,实地了解行业需求,跟随企业导师进行行业探索,感受企业文化和就业市场需求。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反哺教学改革。工作室承接30余项政府与企业课题,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行业认知案例库,助力学生把握求职市场动态。  

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双提升  

首先是学生能力多维突破。通过工作室5个事业部的多维度锻炼,95%的学生完成职业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画像;70%的同学提高了对产业行业职业的认知。

其次是就业质量逐步提升。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超90%,其中在政府单位、央企、国企、国有四大银行、全球四大、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国内海外升研等高质量毕业去向学生60%以上。

最后是社会服务与学术成果丰硕。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工作室承担省市级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研究报告50余篇,多项成果获地方政府采纳,形成“产学研用”良性循环。  

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5‘O’职业咨询工作室”的实践表明,商科职业生涯教育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构建“精准滴灌”与“全程浸润”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数字化赋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职业倾向,进一步强化个性化指导。 其次是跨学科融合,充分用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实战课程,增强商科学生的复合竞争力。最后是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深入产业行业,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共享机制。  

成都大学“5‘O’职业咨询工作室”通过系统性设计和课程改革,为商科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了新范式。其核心在于以生为本,打破传统课程边界,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职业认知、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这一模式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改革进行了新的尝试,不断创新和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成都大学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衡容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