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减负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印发,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除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基层干部在“减负瘦身”之后真正轻装上阵、全心干事。

精准施策,突出减负实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一线。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过多,势必挤占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上级部门要坚持精准施治,从源头破题,深入分析基层负担重的原因,深入检视“表象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做到带头整改、带头治理。对涉及多部门的事项,要加强协同、同题共答,坚决杜绝不闻不问、应付了事。要实施精准考核,避免“一刀切”。着力纠治考核目标过高、任务层层加码、措施脱离实际等问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严格控制考核总量和频次,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现实情况,精准优化考核指标,推动考核重点从查材料、比数量、看“显绩”向重实效、查质量、看“潜绩”转变。

厘清权责,实现减负长效。明确权责边界、实现权责匹配,是为基层减负的关键。必须将“应放之权”与“应赋之能”有机统一,真正激发基层活力,保障长效运转。上级部门要立足实际,着力破解基层存在的“权小责大”问题,“小马拉大车”现象,清晰划定各层级、各部门职责边界,坚决防止责任转嫁和“甩锅”行为。对交由基层承担的任务,要同步下放相应资源与权限,确保权责一致、赋能到位。要加强科学统筹,结合基层实际合理布置工作,对超出基层职责范围的事项要及时优化调整,让基层干部在清晰的权责体系中心无旁骛履职尽责。

担当作为,提升减负质效。减负不等于减责,松绑不能松懈。干部的“轻装上阵”,根本是为了更好担当为民服务之责。要把基层减负作为新时代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聚焦基层治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把群众评价作为标尺、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信号,让群众成为工作成效的评价主体,确保减负工作始终围绕服务群众展开。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事关乎民生。基层干部要以减负为契机,不断增强能力本领,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主动深入群众,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以减负的实际成效展现基层干部的新担当、新作为。(江山市委组织部 朱虹霏)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