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让警示教育入心见行

在新征程上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治未病、防未然”,既能教育警示干部,也能及时挽救干部。让警示教育触动心灵、触及灵魂,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关键。应从以案为戒、以法为界、以文化人三个维度精准发力,系统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多维剖析,筑牢“不敢腐”的思想堤坝。要让警示之音借助案例直击心灵,就必须进行多维度剖析与呈现。一方面,要丰富案例素材的来源与类型。结合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易发多发问题,注重选取群众身边发生的腐败典型,通过真实案例让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腐败无大小,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必受严惩。同时,还应涵盖金融领域权钱交易、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等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腐败案例,帮助干部认清腐败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增强对各类腐败风险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创新案例呈现形式,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短视频、动画等作品,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再现腐败行为的发生过程,深入剖析腐败分子蜕变轨迹,让党员干部深受警醒。

强化监督,巩固“不能腐”的制度约束。要让法规制度成为权力运行的清晰红线,就必须依靠有力监督。一方面,应持续创新和完善机制体系。结合基层反腐败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对现有反腐倡廉机制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机制,明确权力边界与运行流程,杜绝权力滥用。同时,加强对财政资金、项目资金的监管,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另一方面,要借助数字智能监督手段,提升机制运行刚性。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监督信息平台,实现对党员干部权力运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不断增强“不能腐”的约束力。

廉洁育人,浸润“不想腐”的心灵净土。廉政文化是滋养心灵、净化思想的重要源泉。要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让警示之音通过廉政文化的熏陶直抵内心。一方面,应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通过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话剧、情景剧、经典诵读等活动,使党员干部在乡土文化氛围中汲取廉洁养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另一方面,应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打造廉政文化主题公园、长廊和教育基地,营造浓厚廉政氛围。借助新媒体平台设立廉政文化专栏,定期发布廉政资讯、廉洁故事、廉政漫画等内容,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真正形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和内在动力。(昆明市官渡区纪委监委 刘斌)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