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蔚,事业兴。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贤才能士,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成就事业。这既关乎国家前途,也关乎民族未来,是一项既需战略眼光,又需务实举措的系统工程。
引才如引活水,贵在流动与融通。真正的人才,往往流向那些尊重创新、包容多元、服务周到的地方。要跳出传统“属地管理”思维,强化“但求所用、不求常在”的柔性理念,打破制度壁垒,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线上线下结合的引才网络。应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方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精准引进一批能够突破瓶颈、引领未来的高层次人才与团队。同时,也要重视青年。年轻人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需通过实习实践、初期支持等措施,帮助“潜力股”成长为“实力派”。服务保障也要跟上,妥善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扎根、专注事业。
育才如植嘉木,重在培土与育苗。人才培养非一日之功,要构建覆盖全面、衔接有序、富有韧性的育才体系。首重立德,引导人才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破院校科研与社会应用之墙,让人才在真实场景中历练成长。尤其要重视中青年骨干培养,通过师徒传承、专项研修等方式,打造结构合理、接力奋进的人才梯队。基层和乡村同样不容忽视,要大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能扎根的实用型人才,让每一片土地都有人才支撑,每一个梦想都有绽放的舞台。
用才如调琴瑟,妙在合拍与共振。人才用得好,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必须改革评价机制,坚决破除“四唯”倾向,建立以实际能力、创新价值和发展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让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敢于给机会、压担子,实施“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在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激励措施到位,让作出贡献的人才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获得感,形成“创新者有甜头、实干者有奔头”的导向。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打破单位、部门壁垒,使人才在更广阔天地中优化配置、释放活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人才放下包袱、勇敢探索,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焕发,则国运昌隆。以开放姿态广纳天下英才,以科学机制培育本土贤能,以广阔舞台让每个人才尽展其长,我们必能汇聚起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政府新塘街道办事处 王玠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