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基层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承载着亿万群众的喜怒哀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必须千方百计让基层治理“活”起来,才能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组织力、覆盖面直接关系为民服务的成效。要向上借势借力,搭建区域化党建融合平台,通过“组织联建、机制联动、资源联用”,打通各领域、各层级壁垒,精准收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强化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推动重心、力量、资源直达基层“神经末梢”,使基层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让问题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落实。要向下扎根发力,将党组织嵌入城市肌理之中,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通过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织密织牢基层组织体系,让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网格员亮身份、践承诺,精确掌握情况、捕捉群众诉求、提供贴心服务,让党员成为联系群众的“红细胞”。

人民城市的本质,是让老百姓在细微处感受到幸福,人民城市的核心要义,是让群众在“关键小事”中感受到党的温暖。服务群众首先要把准群众脉搏,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盏不亮的路灯、一段坑洼的小路,都会成为萦绕群众心头的难事,党员干部要常到街头巷尾转转,多在小区楼栋走走,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常,听他们发牢骚、吐苦水,说期许。群众的事等不得、慢不得,不能拖拖拉拉不回复、推三阻四不应答,更不能当面拍拍脑袋说行、背后拍拍屁股走人。对简单问题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对急难问题紧抓不放、全力攻坚,对普遍问题根上整治、举一反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服务的温度可感可触,让幸福的味道越来越浓。

基层治理不能仅靠党组织“唱独角戏”,必须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站上治理“主舞台”。推行“居民议事会”制度,搭建“说事、评理、建言”平台,引导居民就小区公共事务、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议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由党组织协调落实。针对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治理难点,重点培育业主委员会、楼栋自管小组、志愿服务队等居民自治组织,通过党建引领规范运行机制,明确权责边界,提升自治能力,推动小区日常事务的自主管理。实施“社区治理积分制”,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矛盾调解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建立兑换激励机制,以“小积分”激发“大活力”,调动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基层治理的水平,映照着城市发展的成色,只有以党建为引领,把组织建设的“硬度”、服务群众的“温度”、群众自治的“活力”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北京市通州区潞邑街道办事处 刘明萱)

[责任编辑:钟超]